大家都知道沙縣小吃門店多,卻不知道沙縣小吃已經(jīng)默默擴張到了近 10 萬家,直接碾壓肯德基麥當勞。
大家都知道沙縣小吃門店多,卻不知道沙縣小吃已經(jīng)默默擴張到了近 10 萬家,直接碾壓肯德基麥當勞。
就在所有網(wǎng)紅店都羨慕沙縣小吃的規(guī)模時,沙縣小吃也開始內(nèi)卷了,對,它開始 " 整容 " 了,走網(wǎng)紅 ins 風,網(wǎng)友吐槽:整成了我吃不起的樣子。
這可不是第一次 " 整容 "。
走出國門開到紐約、巴黎的沙縣小吃早就走上了高端路線,改名 Sha Village,一份蒸餃 42 元,一份拌面 74 元。
這么奢?那肯定沒什么人吃?你錯了,落地紐約的第一天,三個小時就關(guān)張了,因為 " 顧客太多,餐食被一搶而空 "!
今天我們來拆解 " 神秘組織 " 沙縣小吃的成功秘笈。
本期視頻我們講三點:
1、無處不在的沙縣小吃來自一段神奇的創(chuàng)業(yè)
2、快速擴張背后的 " 神秘推手 "
3、復盤沙縣小吃的成功秘笈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沙縣小吃門店數(shù)已經(jīng)達到驚人的近 10 萬家。
10 萬家門店?什么概念?
這么說吧,蘭州拉面全國有 5 萬家," 洋快餐 " 肯德基與麥當勞加起來約 1 萬 2 千多家,這些門店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沙縣小吃!
無處不在的沙縣小吃來自一段神奇的創(chuàng)業(yè)。
誰能想到,沙縣小吃竟是從一次狼狽的跑路開始的!
1992 年 2 月的一天深夜,孩子都顧不上了,背著打包好的鴛鴦鍋、木槌,鄧世奇夫婦決定跑路。
幾乎一夜之間,鄧世奇所在的 29 個標會全部 " 崩會 ",自己幾萬塊錢打了水漂不說,還欠了親戚朋友十幾萬,只能跑路。
什么是 " 標會 "?
可以理解為一種民間互助會,又稱和會、抬會、打會、跟會,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信用融資行為,具有籌措資金和賺取利息雙重功能,通常建立在親情、鄉(xiāng)情、友情等血緣、地緣關(guān)系基礎上,正常的標會是帶有合作互助性質(zhì),但標著、標著,后來往往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變成了詐騙、非法集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標會曾盛行于福建、浙江、廣東地區(qū)。
你可以把它想成一小型銀行,有閑錢的人把錢放進去吃存款利息,急需用錢的人支付借款利息,標到現(xiàn)款。
在當時的沙縣,標會是一種普遍的理財手段,上至 80 幾歲老人,下至 10 來歲的小孩年輕人都參與其中。
聽上去很美好,充分利用剩余資本。
實際上,標會既不合法,也不安全。
標會一般建立在親緣、地緣等親密關(guān)系的基礎上,極度依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自然,大部分的會頭既不核查會員身份,也不過問籌款目的,這就給別有用心的人留了空子。
有人把借來的錢拿去賭博,有人則拆東墻補西墻," 以會養(yǎng)會 ",種種行為都為后來的集體 " 倒會 "、會頭卷款攜逃,埋下禍根。
" 沙縣小吃 " 之所以能夠走出山區(qū)小縣城,是因為沙縣當時盛行 " 標會 "。后來,標會倒了,很多人破產(chǎn)負債,被逼逃債到廈門、福州等地,以做 " 沙縣小吃 " 為生。沒想到,被標會置之于死地的這批沙縣人把小吃做成了遍布全國的千億產(chǎn)業(yè)。
沙縣小吃的創(chuàng)始人鄧世奇夫婦就是這場 " 金融危機 " 的受害者,背著十幾萬的債務,倆人逃到廈門。
為了維持生計,鄧世奇夫婦決定開一家小吃店,初期并不順利,由于選址不當,開了一家店很快倒閉,積蓄再次賠光。
后來,鄧世奇接受采訪說:當時連 " 死 " 的心都有了,但是想想自己那三個孩子,還是冷靜下來。
怎么辦呢?只能重新來,馬路邊架起鍋灶,支塊塑料布,邊上立一塊從工地上撿來的板子,寫上 " 小吃 " 二字,每天從天黑干到天亮。
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幾個月后,找朋友東拼西湊,鄧世奇終于又有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小餐館 " 沙縣原家小吃 "。礙于沒本錢,他的小吃店只做三種食品:拌面、扁肉和茶葉蛋。餛飩一塊一碗,拌面、茶葉蛋五毛。
當時剛好趕上中國人口流動大規(guī)模增加,很多人開始到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打工,物美價廉的沙縣小吃,迅速吸引了大批來鵬城打工的農(nóng)民工。鄧世奇夫妻看此情形,又相繼在廈門開了 4 家店鋪。不僅還清了債,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外面賺到錢的鄧世奇成功引起沙縣政府的注意。
如今沙縣小吃有了統(tǒng)一的商標,招牌、加盟門檻,儼然中國小吃 " 一哥 ",但在 90 年代中期,沙縣小吃與其他傳統(tǒng)小吃本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誰都能架個牌子說自己是沙縣小吃,各家各味、標準不一,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做不大!
著急上火的沙縣政府出手了。
兩個目標:把沙縣小吃的品牌立起來,把當?shù)氐慕?jīng)濟帶起來!
沙縣政府建了一條專門的小吃街,沒經(jīng)驗的當?shù)厝瞬桓逸p易嘗試,大家都揣著口袋在邊上觀望,小吃街始終毫無起色。
政府思前想后,下一百個文件,不如一個實實在在把錢賺到口袋里的例子,這事兒,得先拉出一只領頭羊,領著村民們做大做強!
沒有人比為了躲債謀生,反將小吃生意越做越大的鄧世奇更合適了!
面對家鄉(xiāng)政府的邀請,在廈門風生水起的鄧世奇狠下決心,回鄉(xiāng)開店。
在小吃街租下 5 家店鋪,請來 8 個廚師對產(chǎn)品進行了升級改良,秉持著讓進店的人 " 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 " 的理念,生意越來越好,鄧世奇不再滿足于單打獨斗,借鑒洋快餐 " 麥當勞 " 的發(fā)展模式,做起了連鎖加盟。
2002 年,第一家 " 沙縣原家小吃 " 直營店在三明市開張,屬于沙縣的 " 小吃帝國 " 就此拉開帷幕。
在眼見著昔日外出躲債的鄧世奇靠著沙縣小吃,搖身一變成了連鎖店的大老板。
無數(shù)沙縣老鄉(xiāng)下海創(chuàng)業(yè),他們互相借錢幫襯,以沙縣為據(jù)點,一路向外擴散蔓延,扎根在全國各地。
1997 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工商聯(lián)牽頭成立了沙縣小吃同業(yè)公會。
公會編寫《沙縣小吃叢書》等材料,為縣里賦閑勞動力提供職業(yè)道德、經(jīng)營理念、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培訓,從 1998 年到 2007 年,公會總共培訓出一萬六千多人。
在外,公會幫助了無數(shù)出門在外的沙縣人解決證件獲取、糾紛調(diào)解等一系列問題。
不僅如此,沙縣政府還鼓勵干部下海創(chuàng)業(yè),外出經(jīng)營沙縣小吃的干部可以留職留薪。
據(jù)統(tǒng)計,在沙縣下屬的 13 個鄉(xiāng)中,有 200 名干部外出經(jīng)營小吃店。
原夏茂鎮(zhèn)黨委副書記羅維奎 " 下海 " 兩年,開出 18 家沙縣小吃。
為了讓沙縣人脫貧致富,沙縣政府出人出力,還出錢!
2004 年,沙縣小吃剛進入上海時,業(yè)主每開一家店,政府就補貼 1000 元;2007 年,沙縣小吃進入北京,政府補貼前 100 家門店 3000 元。
真是操碎了心。
就這樣,飄香拌面、炒河粉、鴨腿飯、瓦罐湯,快速扎根各城市,也成了無數(shù)消費者記憶里的白月光,插一句,200 多種沙縣小吃,你最愛哪款?打在公屏上。
除此之外,沙縣政府還一直力推沙縣小吃產(chǎn)業(yè)整合。
2008 年,屬國有獨資的沙縣小吃集團成立,長達 6 年的時間內(nèi),沙縣小吃集團多次申請商標注冊,由于 " 小吃 " 屬于通用名詞,沙縣又是地域名稱等諸多原因,商標注冊一拖再拖。
最終,在沙縣政府的堅持推動下,直到 2014 年,「沙縣小吃」四個字和圖標終于正式獲批。
我們復盤下沙縣小吃的成功秘笈,原因有很多:
1、性價比高。價廉物美的沙縣小吃,深得各階層老百姓喜愛,一杯喜茶的錢,在沙縣小吃點上一份主食一份湯再加個鴨腿再加份蒸餃也綽綽有余。
2、開店成本低。比起其他餐飲品牌動輒數(shù)十萬的加盟費,沙縣小吃僅需投入 2-3 萬就行。加上菜品易操作、易復制,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不高,夫妻店都能正常運轉(zhuǎn)。
3、適應性強。早期你若是想加盟沙縣小吃可不簡單,要么你是本地人,要么你得娶個沙縣老婆。
隨著沙縣小吃快速發(fā)展,很多規(guī)矩也在與時俱進,現(xiàn)在若是想加盟,倒也不必娶沙縣媳婦,美食品類也在不斷擴充,燉罐、蒸餃和豆腐丸等結(jié)合當?shù)靥厣拿朗骋舶嵘狭松晨h小吃的菜單。
2010 年后,沙縣小吃一路開疆辟土,開到了 55 個國家和地區(qū)。
在紐約,一份拌面 3 美元,一份蒸餃 5.99 美元(約 42 元人民幣),還過時不候!
在時尚之都巴黎,沙縣小吃也入鄉(xiāng)隨俗,正面的招牌打上法國版的藝名—— Sha Village,連菜單名都改成了 " 沙縣食鮮 "。
進入到日本市場后,日本人高興不已,紛紛表示 " 看起來好酷,好想去吃一次 ",頂著炎炎夏日在門口排起了超長的隊伍,營業(yè)僅 5 小時就突破 2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1.21 萬元。
干得漂亮,反向來一波文化輸出!
就這樣,一座差點被 " 標會 " 毀掉的小城,在一代人的奮斗下,逆天改命,造就出一個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品牌,成為 " 中國小吃之鄉(xiāng) "、" 中國小吃文化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