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火鍋的落寂,不過是拉開了大洗牌的序幕罷了。
火鍋江湖的天,又要變了。
就在不久前,作為上市公司的海底撈,發(fā)布了一份公告,宣稱要在2021年12月31日前,在全國關停300家左右門店,瞬間掀起軒然大波。
“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焙5讚圃诠_信中寫道,由于盲目自信,導致快速擴張策略問題重重,決定要回歸原點,將最基本的業(yè)務做好。
消費者的胃,關乎萬億火鍋市場,爭奪和廝殺在所難免,內(nèi)卷亦從未停止,最慘烈的還要屬曇花一現(xiàn)的“潮汕牛肉火鍋”。巔峰時開店超過10萬家,卻很快陷入集體倒閉潮,神話變成了笑話,徒留一地雞毛。
然而,就像馬云曾說過的:“不是實體不好了,是你的實體不好了”?;疱侂m是一個蒸蒸日上的行業(yè),但也充滿最大的變數(shù),即便手握所謂的“爆款”王牌,一招不慎也能滿盤皆輸。
換句話說,潮汕牛肉火鍋的落寂,不過是拉開了大洗牌的序幕罷了。
“起鍋、溫水、下肉,薄如紙片,鮮嫩緊實,入口之際,就會明白什么叫黯然銷魂?!?/p>
2014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播出,講究極致本味的潮汕牛肉火鍋,迅速走入大眾視野。不同于重油重辣的紅油火鍋,看似平平無奇的潮汕牛肉火鍋,實則暗藏乾坤,突出清淡甘和:“清”是保持原味和營養(yǎng);“淡”是加配料和調(diào)料后“淡而有味”;“甘”是甘甜適口;“和”是用輔料菜和醬碟調(diào)和。
這種特立獨行的做派,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jīng),隨著神秘面紗的層層揭開,關于潮汕牛肉火鍋的各種“傳說”,也越來越多。
比如對新鮮度的嚴格要求,從活牛宰割,到分送各家火鍋店,最后上桌食用,時間必須控制在6小時以內(nèi),去得早的,還能看到牛肉在微微顫動,這種“鮮到活”的方式,可以說是獨一份。
不但如此,潮汕牛肉十分注重刀工。在潮汕牛肉火鍋店里,每個解牛師傅都經(jīng)驗老道,利落有序地從肌肉間縫隙下刀,逐一去掉油膜、肉筋等,薄切部位更是需要做到1毫米的厚度,才能保證最佳的口感,令人嘆為觀止。
這還不是最絕的,潮汕牛肉火鍋還有套“專業(yè)”的吃法。光部位就分為脖仁、匙仁、吊龍、花趾、胸口油等,不同部位的涮煮時間也有所區(qū)別,吃一頓潮汕牛肉火鍋,就像吃了一頓全牛宴的說法,確非浪得虛名。
如同火鍋屆的一股清風,食材的差異和健康性,庖丁解牛的高級范,每個部位不同涮法帶來的專業(yè)感,自帶稀缺資源屬性,潮汕牛肉火鍋的走紅,幾乎沒有懸念。
另一方面,因為清湯鍋底比川渝火鍋底料炒制要容易許多,又可以快速復制,須臾之間,打著潮汕牛肉招牌的火鍋店就遍地開花,隨處可見。
從2015年開始,先是毗鄰潮汕的深圳、廣州,開始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潮汕牛肉火鍋店,緊接著,潮汕牛肉火鍋一路昂揚,在上海和杭州,兩地門店數(shù)以驚人之速拓展至千家;在福建廈門,不過月余,就集中爆發(fā)超過400家;甚至是外地火鍋向來難以攻克的重慶,也被順利征服。
據(jù)當年數(shù)據(jù)顯示,僅2016年里,投入到這個品類里的資金就有400億,足見潮汕牛肉火鍋的風靡程度。
然而,到了2016年末,剛在歡呼聲中屹立起來的潮汕牛肉火鍋,就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關店潮”。原本的10萬多家門店,相繼陷入倒閉泥沼,到2020年7月份時,僅剩下8000家,且絕大部分是在廣州地區(qū)。
從炙手可熱到陡轉(zhuǎn)直下,事實上,潮汕牛肉火鍋的結(jié)局,在冥冥之中早已埋下伏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諸多的光環(huán)加身,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然而,也正是這些沉甸甸的光環(huán),變作了日后倒下的隱形炸彈。
在潮汕當?shù)?,為體現(xiàn)“現(xiàn)宰現(xiàn)賣”的特點,很多牛肉火鍋就開在屠宰場附近,牛肉的整個供應布局相當完整。
但當火鍋店開到外地,這種做法對供應鏈的難度系數(shù)成倍上升。比如,開在北方城市的店,為了保證牛肉的源頭真實,需要把牛肉空運過來,中途涉及到冷凍運輸,既增加成本又難以確保賞味時限。
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后,有些商家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從周邊地區(qū)進貨,品質(zhì)顯然無法相提并論,更有甚者,試圖用凍牛肉濫竽充數(shù),客源流失是必然。
“一天一頭牛”,原是潮汕牛肉火鍋的金字招牌,牛須得挑選3歲左右的母黃牛,這樣的牛數(shù)量本身有限,在并不追求開分店的當?shù)兀┣筮€基本能滿足。
但各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的店面,讓黃牛的消耗量急劇增加,最后變成無牛可用,奇貨可居,收購價格越炒越高。
這還形成另一種惡性循環(huán),盡管價格更高,但利潤率卻遠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普通火鍋的利潤率在60%-70%,但潮汕牛肉火鍋的利潤率只在40%左右,經(jīng)營壓力可想而知。
并且,由于潮汕牛肉火鍋只能選用牛身上約30%的精華部分,剩下的70%如何處理,也是個棘手的難題。
在潮汕當?shù)?,基于一頭牛的所有部位,已經(jīng)發(fā)展出了一條成熟的產(chǎn)業(yè)鏈。從牛頭、牛角到牛皮、牛尾,不論是精品牛肉還是牛腩、牛雜、牛肚等,都能夠通過成熟的鏈條消化掉,但出了潮汕,單店的剩料找不到這樣的鏈條,消化不掉或只能消化一部分,就會造成極大的損耗。
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則是刀工師傅。一家300平米以上的潮汕牛肉火鍋店最少需要3個刀工師傅,全國10萬家門店,就需要30萬個刀工師傅,供需關系失衡下,導致一些刀工師傅坐地起價。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老板也不懂到底什么刀工才是好,高薪請來的并非良匠,很多刀工師傅連“每片肉厚薄均一”的基礎要求都做不到,口碑江河日下。
久而久之,虧損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大,有的牛肉火鍋店日營業(yè)額驟降為2000到3000元,入不敷出后只能關門停業(yè)。
盡管如此,因為潮汕牛肉火鍋的熱度居高不下,以及“貌似”較低的門檻,為撈上一筆,良莠不齊的眾多跟風者,還是瘋狂加入到開店潮中,其中不乏毫無餐飲經(jīng)驗的跨界者,這也是壓倒潮汕牛肉火鍋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媒體報道過當時的亂象,在某團購網(wǎng)站上隨意搜索,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名目龐雜的“潮汕牛肉”,讓人眼花繚亂,難辨孰優(yōu)孰劣。
就是走進店里,同樣無法分清真假,千篇一律的透明廚房,換湯不換藥的賣點,同類化帶來的審美疲勞,讓原本十分具有辨識度的品類,漸漸落于俗套。
盲目跟風,那么跟風的速度就是倒閉的速度。在新鮮勁過后,許多人還是投回了重油重辣的川味火鍋。
消費者可以換火鍋店吃,但對火鍋店來說,失去一波人,就可能是滅頂之災。紅極一時的潮汕牛肉火鍋,在歧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成了隨風而去的泡沫。
套用馬克·吐溫的話來說就是:“讓你遇到麻煩的不是未知,而是你確信的事,并非如你所想?!?/p>
出道即巔峰,巔峰及隕落,跑馬圈地的潮汕牛肉火鍋,到底沒能經(jīng)受住大浪淘沙的考驗。
從頭復盤,不難發(fā)現(xiàn),潮汕牛肉火鍋,其實從先天基因上就是不足的。比起川渝火鍋,作為地方區(qū)域性的美食,受眾面只占少數(shù),對消費者心智和口味的市場教育明顯處于下風。
再者,潮汕牛肉火鍋雖然“小而美”,卻需要“美而精”,隱形投資成本更高。食材溯源、環(huán)境品味、人才儲備、頂層設計,每項都需要“真功夫”作支撐,如果沒有極強的把控實力,只要一環(huán)出現(xiàn)問題,就很容易引發(fā)連鎖反應。
但在急功近利的氛圍下,一茬茬冒出的店面只是簡單復制,并沒有深耕品類,流于形式而輕內(nèi)容,本末倒置,以至于丟失了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有因必有果,潮汕牛肉火鍋的崩塌,并不算冤枉,火鍋行業(yè)的前景雖然廣闊,但要能成功從中站穩(wěn)腳跟,絕非易事。
時至今日,火鍋依然是我國餐飲的第一大品類。據(jù)中國烹飪協(xié)會公布的《2020中國火鍋百強企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2020年火鍋產(chǎn)業(yè)銷售收入占整體餐飲收入的29.6%,繼續(xù)保持著行業(yè)的主力產(chǎn)業(yè)狀態(tài)。
與之對應的B面是,據(jù)NCBD發(fā)布的《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火鍋行業(yè)的整體格局仍然比較分散,市場集中度低,行業(yè)前五品牌市場份額加起來也只有7.4%。因著如此,火鍋行業(yè)多的是想要取而代之的競爭者。
長江后浪推前浪,起起伏伏中,格局不斷變遷著,排名也在不斷更迭中。除了潮汕牛肉火鍋,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肥羊,已由“中華火鍋第一股”淪為“中餐退市第一股”;小天鵝則經(jīng)歷了上市失敗、賣身無望等風波,成了褪色的名片;海底撈、呷哺呷哺、小龍坎等后起之秀,正是在前輩衰退之際,強勢崛起。
然而,風水輪流轉(zhuǎn)。就在已成長為巨頭的海底撈、呷哺呷哺,遭遇折戟的2021年,另一邊,巴奴、譚鴨血、湊湊、周師兄等新品牌卻如日中天,紛紛獲得資本支持,撈王火鍋更是傳出要赴港上市的消息。
除此之外,來攪局的還有明星火鍋,除此之外,來攪局的還有明星火鍋,據(jù)愛企查顯示,賢合莊火鍋在陳赫、朱楨等明星入股及宣傳下,至今門店已超過700家;鄭愷掌門的火鳳祥,去年才成立,如今門店已超160+;還有沙溢代言的辣叁在重慶迅速跟進,賈乃亮現(xiàn)身武漢的鮮樂門魚火鍋,整個賽道已是擁擠不堪。
雪上加霜的是,替代品也趁機一擁而上——自熱火鍋、火鍋外賣、火鍋半成品等迅速興起,形勢愈發(fā)撲朔迷離。
一面是狂熱的追捧,一面是冰冷的跌落,“蜜糖”和“砒霜”如影隨形。
或許,沒有哪家火鍋能長久立于不敗,只因在這片紅海里,永遠不缺火鍋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