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

“把全世界的零食放在顧客門口。”樂百氏創(chuàng)始人何伯權的一句話,讓楊紅春心動不已。 

2005年,楊紅春放棄高薪從科龍電器離職,加入久久丫實戰(zhàn)了4個月,又花了一年的時間走遍武漢的大街小巷,琢磨開零食店的技巧。 

大約一年半以后,一家名叫良品鋪子的零食店在武漢開業(yè)了。顧名思義,鋪子作為中國最原始的商業(yè)形態(tài),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輕松和自然。楊紅春希望良品鋪子用良心的品質,做大家的鋪子。 

當年年底,良品鋪子就開出了6家門店。到了2020年,良品鋪子正式完成上市,擁有線下2700余家門店和線上130余個電商渠道,從一家小鋪子成長為零食王國,良品鋪子也從“接地氣”的鋪子變身為高端零食商店。 

擴張還在繼續(xù),2023年良品鋪子計劃新開1000家門店,旗下零食量販品牌“零食頑家”將聚焦湖北市場快速拓展布局。 

良品鋪子CEO楊銀芬作15周年內部講話時,期望良品鋪子成為零食品類的航空母艦。一向標榜高端化的良品鋪子開始向低端市場邁入,憑借大而全的模式,良品鋪子建立自己的航母帝國,會更容易嗎? 

一、掙錢越來越少

經過漫長的16年長跑,去年第二季度,良品鋪子終于在規(guī)模、利潤兩大指標全面超越三只松鼠,取代其成為國內市場休閑零食一哥。 

但零食一哥難當,位置還沒坐熱,遭高瓴資本清倉、利潤不及洽洽一半等情況,都讓良品鋪子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 

資本減倉,要么是對標的公司看衰,要么出于機會成本調倉的考量,又或者是有收益交割期限的限制。 

高瓴資本對良品鋪子的投資開始于2017年,以B輪、C輪投資者的身份投資良品鋪子,總投資成本為8.21億元。 

2020年,良品鋪子登錄A股后股價最高漲至64元/股,高瓴的持倉市值超過30億元,凈賺24億元,所以過了規(guī)定期,限售股解禁后,高瓴資本就開始了減持,先后3次減持良品鋪子,分別為2.69%、1.47%、1.95%,合計套現約9.14億元。 

剩余的5.56%股份,按照良品鋪子145億元的市值計算,價值為8.06億元。 

稍加計算,高瓴資本歷時5年,用當初投資的8.21億元換回了17.2億元,年化率為16%,按照行情價20%,這樣的回報率顯然并不能讓高瓴滿意。 

高瓴著急清倉而不是等待收益回暖的原因在于,良品鋪子增收不增利、毛利率持續(xù)下滑的處境并未得到改善。 

現在,良品鋪子能掙到的錢越來越少。

數據顯示,上市之后,良品鋪子雖然整體營收上維持著增長,但凈利潤增速緩慢,且有下滑趨勢。2019—2021年,良品鋪子實現營收77.15億元、78.94億元和93.2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0億元、3.44億元、2.82億元,對應的同比增長為42.68%、0.95%、-18.06%。 

就良品鋪子最近的財報來看,第三季度甚至出現了營收、凈利潤雙降的情況,營收21.08億元,同比下滑1.84%,凈利潤9413萬元,同比下滑23%,這也是自2021年四季度開始,良品鋪子出現的第三次單季度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良品鋪子的掙錢能力也在變弱。近幾年,毛利率分別為31.87%、30.47%、26.77%,持續(xù)性下滑趨勢明顯。 

“連續(xù)7年全國銷量領先”,銷量排名靠前對于良品鋪子來說是引以為豪的,但排名只是看起來好看,在“一盤散沙”的零食行業(yè),頭部前三的市占率才勉強超過10%,良品鋪子能拿到的市場份額就更少,據相關機構測算,良品鋪子的市占率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及1%。 

趕上休閑零食和電商的兩大風口,良品鋪子得以從一家小商鋪發(fā)展為全國連鎖休閑零食企業(yè),一旦電商紅利不再,良品鋪子的發(fā)展就肉眼可見地放緩。 

2017年以前,線上渠道占比近一半的良品鋪子,其高速成長直接受益于電子商務爆發(fā)的渠道紅利,2017年以后,良品鋪子的收入增速跌倒在20%左右。 

加上疫情黑天鵝事件,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沖擊了休閑零食的消費能力,也抬高了上游原材料及運輸成本,從而擠壓了毛利潤空間。 

同時,當企業(yè)進行全品類擴張或是大范圍內的品類擴張時,必然會帶來盈利能力的相對下降。2021年年報顯示,良品鋪子共有1555個SKU,2021年全年上新產品565個SKU,一年上新了1/3左右。 

即便現在解封了,電商渠道的紅利已經褪去,流量又越來越貴,良品鋪子想要再回到營收增長動輒翻倍的時代,也不太可能了。 

二、高端化不足,下沉市場來湊

國內的零食可以分為西式零食、中式零食。據統計,以外資企業(yè)為主導的西式零食中,例如膠基糖果,CR3高達82.8%;而國內廠商主導的中式零食中,例如堅果炒貨,CR5只有17.2%,市場極為分散。 

想要搶占這個市場,主要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用低價迅速占領市場,二是聚焦產品、以品質取勝。

為了打破行業(yè)困境,擺脫同質化競爭、價格戰(zhàn)等,良品鋪子選擇了第二條路,向高端化邁進。2019年初,良品鋪子召開發(fā)布會啟動“高端零食”戰(zhàn)略,從產品、渠道、組織、品牌等多方面進行變革。 

良品鋪子認為高端零食的核心,是要在關鍵時刻、關鍵場景中,讓消費者找到高端的感覺,做好高端的產品,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成本管理和技術創(chuàng)新兩個方面。 

為了在消費者心智上塑造出一個高端化的零食品牌形象,良品鋪子花重金在營銷包裝上,冠名熱門綜藝節(jié)目、在電視劇中插入廣告、邀請流量明星做品牌代言人,外在的高級感,良品鋪子幾乎都翻新了一遍。 

然而,斥巨資進行的產品包裝升級,最后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良品鋪子采用的是“代工+貼牌”模式,除了部分堅果類零食是自有生產外,絕大部分產品都有代工廠生產。 

代工廠生產的產品并不比品牌自有產品質量差,如果只是貼了品牌而造成商品溢價,大多數消費者往往選擇直接購買代工廠的產品。 

此前,良品鋪子將代工廠原價5元的手撕面包經包裝以后,以18元售賣,差價達3倍以上,這樣的高額溢價只是平攤企業(yè)營銷成本的方式。 

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良品鋪子在研發(fā)上也沒有花大價錢投入。研發(fā)費用雖然一直在上升,但總體占比極低,2019—2021年的研發(fā)占比為0.35%、0.43%和0.43%,2022年上半年為0.51%,始終沒有超過1%。 

在零食行業(yè),營銷費用高并不是一件壞事,品牌需要借助營銷推廣自己。但當產品質量和價格不成正比時,或者溢價過多時,就會引來大量吐槽和不滿,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和好感。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良品鋪子的高端零食,和三只松鼠、百草味、鹽津鋪子并沒有太大區(qū)別,在產品上沒有打造出自己的亮點,“高端”不僅沒有帶來太多的品牌溢價,還給良品鋪子帶來沉重的負擔。 

“良品飛揚”就是良品鋪子在高端戰(zhàn)略的現狀縮影,被定義為專注營養(yǎng)科學的健康零食專家,通過輕碳水、少脂肪、高蛋白等產品特性,為泛健身人群提供體重管理解決方案。 

曾經,良品飛揚被寄予厚望,是良品鋪子“秀高端”的肌肉,公司還專門搭建了由高等知名院校食品科學、食品營養(yǎng)、生物工程等專業(yè)人才組成的研發(fā)隊伍。2020年上線后,良品飛揚的全渠道終端銷售額為2.03億元,成績還算不錯。 

不過,2021年的財報里沒有良品飛揚的消息,高端子品牌就這樣匆匆又靜悄悄地下線了。 

高端化不足,良品鋪子從去年開始下沉市場,布局零食量販門店“零食頑家”,謀求第二曲線。 

目前,零食頑家在武漢有兩家門店,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從發(fā)布上線到線上首店再到拓展布局,實現從0到1。 

良品鋪子之前并不關注以低價為特點的零食量販市場,但該市場可以給出的驚喜不小。 

截至2022年12月,已經小有名氣的零食量販連鎖品牌“零食很忙”門店數量已突破1842家,3年時間門店數量翻了近7倍,全國門店零售營業(yè)額達64.45億元,同比增長139.7%。 

對比之下,良品鋪子旗下主打高價的兩個子品牌,在2022年半年報中營收只有2至3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 

兩者市場增長空間差距將近30倍,零食量販市場的重要性對良品鋪子不言而喻,高價之外,良品鋪子耐不住野心還是將手伸向了低價市場,并在布局上加快速度,試圖趕超零食很忙等頭部玩家。 

然而,良品鋪子天生的標簽是高價,讓消費者接受其反差巨大的兩大市場需要很長時間。 

零食量販市場能玩出的花樣也并不多,依然是零食賽道的細分市場,就注定了各位玩家彼此之間區(qū)別不大,零食頑家差異化不足,未必能拿下消費者心智。 

三、零食賽道,難出寡頭

想要成為行業(yè)里的長期老大,一般分兩步走:第一步,登上行業(yè)霸主地位,第二步,引領行業(yè)創(chuàng)新,成為市場方向的帶路人。零食行業(yè)也不例外。 

但萬億零食市場始終沒有寡頭品牌出現。 

由于進入門檻偏低,休閑食品的產品差異并不大,休閑零食市場的整體毛利偏低,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現象經常發(fā)生。 

休閑食品“大行業(yè)小公司”的屬性決定了小公司很容易成為中等公司,但中等公司發(fā)展成大公司很難。 

良品鋪子有成為寡頭的可能嗎? 

官方給出的優(yōu)勢有3點:產品品質化、深耕供應鏈、運營數字化,即彎下腰做品質、轉型優(yōu)化供應鏈、積極擁抱數字化帶來更多管理優(yōu)化。 

“代工+貼牌”模式就注定了有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模式,品牌只要建立完整的質量管控體系,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發(fā)生。但就目前消費者給出的反饋來看,良品鋪子的質量管控體系顯然并沒有完善到位。 

在黑貓投訴APP和官方微博上上,關于良品鋪子的投訴量達一千條以上,包括諸多關于食品安全的投訴,比如產品變質、發(fā)霉、吃到塑料等。 

供應鏈和數字化幾乎成為零食企業(yè)的標配,是良品鋪子的必答題,并不能為其加分。 

此外,主打高端化的主品牌和下沉到市場的零食頑家,是否真的有協同效應至少從官方那里沒有得到驚喜的答案,依舊是高效供應鏈整合、門店布局拓展以及組織運營這樣稍顯老套的答復。 

那么,問題的核心又回到了產品研發(fā)上,良品鋪子想做龍頭老大,就必須做出差異化掌握核心的競爭力,而不是一味地同業(yè)復制。 

相對于長久以來的老大哥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最大的優(yōu)勢其實在于線上線下均衡發(fā)展,從營收分布來看,2021年良品鋪子線上營收占比為53.13%,線下營收占比為46.87%,依舊保持著相對持平的狀態(tài)。 

良品鋪子的全渠道布局優(yōu)勢紅利終于顯現,三只松鼠靠著電商渠道爆火,卻在線下渠道拓展失利。 

為了達成零食航空母艦的目標,良品鋪子基本完成了業(yè)務能力范圍內的全覆蓋:線上電商渠道、線下門店、社區(qū)團購、零食量販品牌。

但這樣的布局實則暗含了一個矛盾點,良品鋪子追求的航空母艦目標,和零食量販連鎖店是競爭關系,無形中樹立了更多敵人,因為對于其他休閑零食頭部企業(yè)來說,像零食很忙這種下沉到市場的線下門店模式,是可以大力合作的關系,鹽津鋪子就和零食很忙達成了戰(zhàn)略協作。 

這樣一來,良品鋪子的競爭對手幾乎囊括了所有零食企業(yè),沒有朋友可言。比如,以后如果有想要入駐零食頑家的垂直休閑零食品牌,首先要考慮的是和良品鋪子的競爭態(tài)勢如何,合作的概率會降低。 

高處不勝寒,想要成為零食界的航空母艦,良品鋪子首要是解決好自身的產品問題,坐穩(wěn)零食一哥的位置后,才能談帶領整個行業(yè)、整個市場走向創(chuàng)新。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閱讀全文>>

良品鋪子推新連鎖品牌“零食頑家”,暗藏哪些危機,未來路在何方?

作為高端零食領導品牌的良品鋪子近期又推出了新連鎖品牌“零食頑家”,目前已在武漢開出兩家門店,而對于新型零食連鎖拓展業(yè)務,良品鋪子的野心日益顯露。

事實上,這已不是良品鋪子首次進攻新型零食連鎖業(yè)務,其早在上市后就吹響了進軍各細分領域的號角。在如今的市場環(huán)境下,從不缺零食品牌,缺的是消費者,品牌如何精準拿捏消費者就成了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休閑零食領域闖蕩十年有余的良品鋪子,在這條路上又走的如何,是否全鏈跑通了高端零食賽道?

布局細分領域,良品鋪子對市場的精耕細作

據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從8224億元提升至1401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11%以上,2022年市場規(guī)模趕超15000億元。

休閑零食領域看似是藍海一片,但實際上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且同質化嚴重,價格戰(zhàn)的硝煙漫天彌漫。尤其是前有三只松鼠、百草味這樣的零食巨頭攔路,后又有各路網紅電商零食品牌乘勝追擊,良品鋪子的日子并不好過。為了跳脫出行業(yè)困境,它開始謀求在細分市場上的深耕細作,逐漸構建差異化優(yōu)勢壁壘。

早在2020年,良品鋪子就發(fā)布了首個專門聚焦兒童零食的子品牌“良品小食仙”,以深耕兒童零食細分市場。在產品研發(fā)上,子品牌更注重對營養(yǎng)口味的追求,繼而推出營養(yǎng)健康棒棒糖系列、小兔山楂棒等。除了適合兒童食用的單品推出,良品鋪子還打造出適合3-12歲兒童進行自主選購體驗及趣味互動游戲的兒童專屬“食育樂園”,將兒童零食作為鏈接家庭情感的重要社交工具,推動兒童食品產業(yè)升級。

除此之外,良品鋪子這兩年還相繼推出了針對銀發(fā)族的中老年人(糖尿?。┑虶I零食系列、針對健身族的健身代餐零食子品牌“良品飛揚”。甚至還有針對年輕人防脫發(fā)、補氣血、美容的需求,結合中式滋補的爆漿芝麻丸、燕窩小椰燉系列。雖然這些零食新品本身的理療食品含量不高,但價格相對低廉。它一方面拉低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嘗試門檻,另一方面將休閑零食從可選消費品變?yōu)楦哳l必需品,讓消費者形成持續(xù)的購買習慣。

不難看出,良品鋪子通過深耕細分市場促進不同客群的滲透,以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品來帶動消費市場的增長。據統計,良品鋪子在2021年全年推出新品565款,33個SPU,產品品類覆蓋15個大類,全渠道擁有SKU1555個,良品鋪子不斷聚焦各品類的開發(fā),優(yōu)化產品矩陣在渠道、在產品上搶占競爭優(yōu)勢。

而此次推新的連鎖品牌“零食頑家”旨在拓展新型零食連鎖業(yè)務對市場做進一步深耕,在提升產品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加大線下門店開拓的速度和規(guī)模,擴張在銷售端的市場份額。而“零食頑家”作為一家零食集合店,除了簡單粗暴的賣貨本身外,更注重于整合供應和加盟商資源,實現1+1>2的協同賦能效應。

由此看來,在休閑零食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搶占線下渠道、擴充細分市場對于良品鋪子來講至關重要,這是一次挑戰(zhàn),也是不可小覷的業(yè)務增長點。

強勢搶占線下渠道,良品鋪子開啟“自救”模式

當回顧三只松鼠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就會發(fā)現其在線下門店的投入占比不容小覷,而彼時的高速增長大多來自于由線下渠道所積攢的流量。

2006年,良品鋪子在武漢開啟了第一家線下門店,它起初只是一家僅有60余SKU 的零食小門店。除了高舉高打的免費試吃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品牌理念的升級,彼時“零食”被改為流行叫法“休閑零食”,“讓嘴巴跟著去旅行”被確立為品牌廣告詞,這讓良品鋪子在武漢率先打開市場,同年發(fā)展到6家門店,2007年已發(fā)展到28家門店。

良品鋪子在早年也是隨著市場紅利高速發(fā)展,2020年便成功登陸A股,成為上交所第一家遠程視頻上市企業(yè)。資本的介入為良品鋪子帶來的是急劇的擴張,截止至2021年3月底,公司在全國擁有2746家線下門店,分布在2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179個城市。

然而在良品鋪子上市剛滿一周年,高瓴資本便開啟迅速減持模式,從2017年原有的4680.03萬股,占總股本11.67%,再到如今合計持有公司股票 22,290,021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5.56%。

這大抵是因為良品鋪子近年受市場環(huán)境影響毛利潤逐漸下滑,股價斷崖式下跌,原先的86.77元/股的高點已蒸發(fā)過半。面對良品鋪子自疫情以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而良品鋪子的短期投資回報率又并不樂觀,這就導致資本的熱情迅速退散,甚至有資本逐漸拋棄曾經“舊愛”之勢。

所以良品鋪子的實際情況并不像表上面那樣風光,線下大規(guī)模開店也是開啟“自救”的方式之一,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確實奏效。從良品鋪子2022年第一季度線上線下的銷售額來看,線上渠道銷售額17.85億元,同比增長20%,線下渠道銷售額14.89億元,同比增長13%。即使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良品鋪子線下渠道的銷售增長還是絲毫不遜色。

而針對線下良品鋪子實施了門店精細化管理,用戶精細化運營,以搭建自身的用戶池獲得高轉化、高回頭率的客戶資源,以直接提升銷售額。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經歷爆發(fā)增長的良品鋪子卻難出精品?

不得不說良品鋪子是流量的高端玩家,除了對線下店鋪的不斷加碼積攢客源外,它在私域流量上也做到了各種玩轉。

首先,在門店引流上,在付款時會引導用戶添加企業(yè)微信入會,進而加入社群,社群會定時發(fā)布優(yōu)惠福利券給到用戶。除了微信群外,良品鋪子的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抖音等渠道也承擔了引流至社群的作用。據統計,良品鋪子的私域社群用戶超210萬,由于這些用戶大多購買過良品鋪子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粘性和忠誠度,熟客復購給良品鋪子帶來直接的轉化。

除了注重私域的搭建,良品鋪子在銷售投入上也毫不手軟。據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間,良品鋪子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55億、12.4億、15.81億、12.88億、16.72億元,占營收比例均超15%。

于是我們經常能看到良品鋪子冠名植入各大綜藝影視劇、以及大手筆的品牌代言。從《創(chuàng)造營2019》到《精英律師》,再到《潮流合伙人》,還有《披荊斬棘的哥哥》,并邀請到節(jié)目嘉賓李承鉉、張智霖作為品牌大使。后續(xù)又在抖音開啟直播和挑戰(zhàn)賽擴大品牌曝光和銷售轉化,以此樹立起良品鋪子“高品質”、“高顏值”、“高體驗”的品牌形象,迎合年輕消費者持續(xù)升級的消費要求。

而在營銷上的加大投入,勢必會縮減在其他方面的費用,良品鋪子選擇的是縮減研發(fā)上的費用。據統計,良品鋪子2021年在研發(fā)上的投入總額僅占營業(yè)收入的0.43%,相較于百草味和三只松鼠在研發(fā)上的投入微乎其微,這就導致了良品鋪子在品類上不斷擴充卻難出精品。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如果產品本身的品質跟不上宣傳,那么就會演變成空喊高端口號。

對比下,三只松鼠才真正走的精品路線,它以堅果這一產品類別撬動市場,還在2020年削減到了300個sku。反觀良品鋪子的全渠道sku高達1300多個,這雖能對細分市場進行搶占,數量偏多卻難讓消費者形成獨特記憶點。于是良品鋪子品類、包裝越玩越花哨,消費者體驗卻跟不上就成了必然,隨即帶來的是消費者的逐漸流失以及銷售額的日益下滑。

如今的休閑零食市場頭部品牌間業(yè)績分化加劇,資本也逐漸趨于理性,已逐漸從增量階段過渡到存量階段。面對市場硝煙,良品鋪子能否突圍成長,再續(xù)往日輝煌,還要看良品鋪子自身的硬實力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閱讀全文>>

計劃減持不超過2229萬股,高瓴資本終于要徹底退出良品鋪子股東之列。五年合作期,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對標榜“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出手與收手一直備受業(yè)內關注。有分析人士認為,減持是資本的常規(guī)操作,依舊有其他投資機構選擇加倉良品鋪子。值得關注的是,在休閑零食這個投資機構所熟悉的萬億市場,正呈現出冷暖不一的境遇。有良品鋪子們盈利難,也有資本新寵在嶄露鋒芒。

高瓴系預計套現8億元

11月20日晚間,良品鋪子曾發(fā)布公告稱,珠海高瓴天達投資中心(有限合伙)、HH LPPZ(HK)Holdings Limited、寧波高瓴智遠企業(yè)管理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作為一致行動人股東(以下簡稱“高瓴系”) 因自身資金需求,擬自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5月21日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2229萬股,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56%。

據了解,這是高瓴系在良品鋪子持有的全部股份,至上述競價交易減持結束后,高瓴系將徹底退出良品鋪子股東之列。11月22日至23日,良品鋪子股價持續(xù)下跌,一反本周一走出“準地天板”的行情。截至11月23日收盤,最終報收35.33元/股,當天下跌0.98%。

對于高瓴系的退出,良品鋪子相關人士表示,高瓴資本因自身資金需求,發(fā)布本次減持計劃,該計劃尚未實施,具體實施情況以及是否全部實施,需要看高瓴后續(xù)的安排。

作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高瓴資本,對標榜“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鋪子的出手與收手一直備受業(yè)內關注。在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減持是資本正常操作,“從資本的角度來說,他們是短平快的投資策略,到一定的峰值肯定會減持,這樣才能去投資其他回報率更高的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在減持良品鋪子的同時,高瓴資本也在不斷加倉。今年三季度,高瓴資本分別加倉貝殼186.74萬股、傳奇生物70萬股、拼多多61.2萬股、阿里巴巴34.71萬股。

五年時間,高瓴資本對良品鋪子的投資堪稱功成而身退。2017年,在休閑零食市場的風口,高瓴資本參與了良品鋪子B輪、C輪融資。截至2020年良品鋪子上市前,高瓴資本合計持有其13%股份。上市一年后,原始股東限售股解禁,高瓴資本開始減持良品鋪子。

通過前三輪減持,高瓴資本合計套現約9.14億元。此次第四次減持良品鋪子2229萬股,為其減持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按當前股價計算,高瓴資本將套現8億元。

盈利依然是難題

面對良品鋪子,并不是所有機構都在選擇撤出,仍有機構投資者加倉。

最新股東名單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博時成長優(yōu)勢混合和博時裕隆靈活配置新進成為前十大流通股東,截至三季度末持股數量分別為115.35萬股和88.61萬股。此外,外資股東美林證券和摩根大通也新進成為第九大和第十大股東。今日資本創(chuàng)投女王徐新旗下的達永有限公司持有1.21億股,占比30.3%,仍舊是頭號外部投資公司。

資料顯示,從2010年良品鋪子成立之初,今日資本就通過LT II(HK)、LT III(HK)對公司進行增持和增資,此后又通過達永股份持有公司股份,長達10年。自良品鋪子上市以來,今日資本未曾發(fā)生減持行為。

作為資本標的的良品鋪子,近年來的盈利依然是個難題。數據顯示,上市之后的良品鋪子即出現業(yè)績增速放緩,2020年公司營業(yè)收入78.94億元,同比增長2.32%;歸屬于母股東的凈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0.95%。2021年良品鋪子實現營收93.24億元,同比增長18.11%;歸母凈利潤2.82億元,同比下降18.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06億元,同比下降25.15%。

整體營收上維持著增長,但良品鋪子每年的增速不斷收緊,歸母凈利潤更是持續(xù)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0.3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2.87億元,同比下滑9.5%。單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1.08億元,同比下滑1.84%,凈利潤9413萬元,同比下滑23%。

從財報來看,疫情反復、原料成本上漲,以及重金營銷,都是良品鋪子盈利的阻礙。資料顯示,2019年開始,良品鋪子斥巨資打廣告,宣傳其高端零食定位。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銷售費用分別高達12.88億元、16.72億元、12.88億元。與之鮮明對比的是稀少的研發(fā)費用:今年前三季度,僅為3811.47萬元。

業(yè)內人士還指出,在良品鋪子“全輕”的代工模式下,公司對食品供應鏈的把控能力較弱,因此近年來,良品鋪子質量飽受詬病、品牌口碑下降等問題屢見不鮮,“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光環(huán)也在逐漸褪去。

休閑零食哪家香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良品鋪子身上也折射出零食行業(yè)的困境。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就認為,高瓴資本退出休閑零食市場,因為疫情和經濟下行周期導致線下流量和資源減少,租金壓力增大、價格因素壓低了整體毛利率,產品同質化競爭進一步令企業(yè)營銷和財務承壓。

從資本退出角度來看,良品鋪子并非孤例。來伊份9月8日公告顯示,在2022年8月31日至9月7日期間,該公司控股股東上海愛屋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共計減持該公司股票679.28萬股,減持比例為2.0183%,減持總金額為9287.76萬元。

業(yè)內報告也呈現了休閑零食賽道的壓力。根據中商產業(yè)研究院數據,休閑零食作為多消費場景的品類,2018年市場規(guī)模達1.03萬億元,成為具備萬億市場規(guī)模的賽道。但在近幾年疫情影響下,整體消費疲軟,休閑零食賽道的增速處于下降趨勢,2021年的同比增長率由2020年的12.4%降為7.9%。

在這個萬億大市場中,存在著冷暖不一的兩種表現。今年前三季度,洽洽食品實現營收43.84億元,凈利潤6.27億元。另外,鹽津鋪子的營收和凈利潤也有大幅增長。頭部企業(yè)遇困,但第二梯隊的休閑零食企業(yè)業(yè)績卻呈上升趨勢。

新玩家也在不斷嶄露頭角,并獲得資本認可。9月15日,薛記炒貨宣布完成6億元A輪融資,由美團龍珠、啟承資本共同投資;同時,熊貓沫沫也在近期宣布完成戰(zhàn)略融資,剛成立1年多的熊貓沫沫,現已簽約合作店70家,計劃在今年年底開出300家門店。

對于休閑零食賽道第四季度的可能表現,朱丹蓬認為,世界杯將會利好休閑零食行業(yè),為其業(yè)績提供支撐,給第四季度帶來利好。此外,中泰證券也曾在11月上旬分析稱,休閑食品收入增長整體平穩(wěn),部分公司新品或新興渠道進入放量期,帶動營收強勢增長;2022年第四季度休閑零食行業(yè)進入旺季,加之新年春節(jié)較為前置,看好第四季度起休閑零食公司業(yè)績逐步改善。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閱讀全文>>

網紅零食品牌的光環(huán)正在消失。

9 月 30 日晚間,良品鋪子公告稱,高瓴系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過 6% 股份。同日晚間,三只松鼠也披露公告,IDG 旗下基金擬合計減持不超過 6% 股份。

這已經不是兩家第一次被大手筆減持了。近一年,三只松鼠累計對外發(fā)布了 26 條股東減持和股份回購公告,其中 IDG 減持 23 次超 13 億元;良品鋪子也從今年 2 月開始遭資本減持,僅高瓴資本一家減持近 4.5 億元。

消息一出,即便隔了個假期,市場也無法冷靜。10 月 8 日開盤,良品鋪子和三只松鼠股價均一度跌超 8%。

作為網紅零食界的扛把子,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怎么就突然不受資本待見了呢?


1.
/  網紅零食的風光時代  /


2017 年 2 月 12 日,正月十六,蘇州還沉浸在春節(jié)的氛圍里。

三只松鼠創(chuàng)始人章燎原,帶著一大批公司管理人員和各路記者,來到三只松鼠位于蘇州金鷹商業(yè)中心的線下投食店。

店內的商品已經被搬空,角落里還放了一把錘子——這是章燎原用來砸店的。


對于為什么砸店,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 傳統臨街的零食店鋪以前花幾十年打造的系統,在我眼中一文不值,開臨街店鋪、小店賣零食的時代即將過去。"

市場上關于他營銷制造噱頭的討論此起彼伏,但拋開這些,章燎原這樣做也是有底氣的。

彼時,國內休閑食品行業(yè)正在以超過 20% 的年復合增長率飛速發(fā)展,從 2000 年初的百億級別,僅用 14 年就成長為 3000 億產值的大產業(yè)。

章燎原把握住了這個機會,2012 年他告別待了十年的詹氏食品,拿著 IDG 資本投資的 150 萬美元創(chuàng)立了三只松鼠品牌。

那年 6 月,三只松鼠正式在天貓上線,主打堅果品類,并很快以 766 萬元的單店日銷售額,拿下當年天貓雙 11 零食特產類銷售額第一名。

此后 7 年,在電商平臺流量的加持下,章燎原帶領他的團隊,將三只松鼠從一個小品牌打造成了一個年營收超過 100 億的超級網紅零食品牌。這 7 年中,三只松鼠都始終保持著全網零食行業(yè)銷售第一的位置。

2019 年 7 月,三只松鼠作為 " 電商零食第一股 ",在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股價扶搖直上,接連十來個漲停,一時風光無限。

而成立于 2006 年的良品鋪子,與三只松鼠電商創(chuàng)業(yè)不一樣,它誕生于線下,最初,只有湖北武漢一間 30 平方米的小門店和 5 名員工。

成立三年,良品鋪子的門店擴展至 88 家,從一家零食小店漸漸成為湖北小有名氣的零食品牌。

不過他們做大的路徑卻大同小異,都是依靠互聯網電商的紅利。

2012 年,乘著互聯網的東風,良品鋪子做起了電商,并逐漸擴展為平臺電商、社交電商、App 客戶端全渠道銷售,短短三年就實現了線上線下共計 45 億元的銷售額突破。

2015 年,良品鋪子憑借贊助綜藝《爸爸去哪兒》迅速出圈兒。2017 年,高瓴出資 8 億元成為良品鋪子的戰(zhàn)略投資人。

2020 年,良品鋪子在上交所上市,首日市值達到 68.73 億元,自詡為 " 高端零食第一股 "。

搭乘電商紅利的東風,兩家零食品牌嘗夠了甜頭,但隱患也在那時就埋下了。


2.
/  成也電商,敗也電商  /



數據顯示,2019 年三只松鼠線上收入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近 87%,這表明三只松鼠把收益幾乎都押在了電商渠道。

良品鋪子雖然以線下門店起家,但近幾年也加快了線上布局的步伐,線上線下呈現五五開的局面。

近三年來,電商平臺的運營模式和發(fā)展階段都發(fā)生了變化,在有限的流量爭奪之下,流量成本越來越大,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的利潤逐漸被平臺蠶食。

網紅品牌們想要維持在平臺的曝光率和轉化率,就需要花更多的錢,這勢必意味著成本的不斷增加。

除了渠道方面重度依賴電商的隱患,兩家都采用的 " 代工 + 品牌 " 的模式,更是被認為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自己只負責產品開發(fā)和設計,生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靠代工,貼個牌子在網上買,說白了就是 " 貼牌企業(yè) "。這種輕資產的模式的確能夠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但問題也無法避免:很難把控品質,食品安全無法得到保證。

在黑貓投訴平臺以關鍵詞 " 良品鋪子 " 進行檢索,發(fā)現有 657 條投訴信息,其中關于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占了大多數。

良品鋪子還多次登上質檢黑名單,遭到質監(jiān)局的通報批評。 四川、湖北等地的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多次下發(fā)《行政處罰決定書》,并給予罰款。

無獨有偶,三只松鼠面臨的產品質量投訴只多不少。

各種 " 彩蛋 " 隱藏在消費者購買的產品里,比如蟲子、蟲卵、塑料、鋼絲、頭發(fā)和不明物體等。

對于上述問題,他們并非沒有意識到。良品鋪子在招股書中就明確表示過," 較少涉及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 "。

今年被曝光的雞肉腸長蛆事件里,當被問是否會對涉事供應商進行處理時,良品鋪子的回答也十分耐人尋味," 與武功記合作以來,日常對產品抽檢都是合格的。"

三只松鼠的章燎原更是將這種模式形容為 " 我們不生產零食,只是零食的搬運工 "。

早在 2016 年,三只松鼠就被舉報過賣的瓜子里甜蜜素超標了,三只松鼠為了自證清白,把對應批次的產品送去質檢。

一共六批,測出的甜蜜素含量分別是 5.0/kg、4.8/kg、4.7/kg、4.5/kg、3.8/kg、4.1g/kg。


當然這些數據都沒有超標,只是這 3.8 到 5.0 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同樣是三只松鼠的包裝,這消費者吃起來應該都不是一個味吧。


而且像上面提到的,大家都是從代工廠拿貨,這就導致各家品牌的產品甚至可能由同一代工廠生產、同樣采用達人帶貨的方式在短視頻平臺推廣,出現的質量問題自然也就大同小異。

品牌方不能對生產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控,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力度較弱,那產品質量問題就會是那把一直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3.
/  還能不能和資本做朋友?/


創(chuàng)投界這些年流行一句話," 每一個傳統行業(yè),都值得用互聯網重做一次 。"

回首 21 世紀的頭二十年," 線上化 "、" 電商化 "、" 互聯網化 " 這些詞聽得耳朵都要起繭了,仿佛 "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轉互聯網 " 是這個時代唯一的致富密碼。

但吳軍在《浪潮之巔》這本書里提到過一個現象,當一家公司在某個領域,以某一種方式獲得近乎壟斷性的成就之后,總免不了沉迷于此,形成穩(wěn)固的成功基因,并排斥公司發(fā)展出新的基因。

這被他稱為 " 基因決定定律 "。

章燎原在 2012 年成立三只松鼠以來,便一直以 " 國內第一家純互聯網食品品牌企業(yè) " 自居。正是因為發(fā)力線上的戰(zhàn)略,讓三只松鼠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yè),一路成長為國內零食市場的領頭羊。

這個基因成就了三只松鼠,也讓章燎原沉迷于此不能自拔,以致于錯失了轉型改變的機會。

比如 2019 年,來伊份、百草味、良品鋪子等同行也開始投身于線上戰(zhàn)場,流量去中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三只松鼠的打法依舊,依然堅持流量營銷 + 價格戰(zhàn)。雖然保住了銷冠的位置,但毛利率也跌破 30%,遠低于其他同行。

高瓴資本的張磊在《價值》書中,解釋了當初投資良品鋪子一個原因:

看重其產品品質優(yōu)勢,良品鋪子實現 " 全品類 " 擴張,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在保證產品質量上,良品鋪子建立理化試驗室、感官實驗室,制定從化學到美學的一系列標準。

良品鋪子本來堅持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策略,但在這場流量戰(zhàn)爭中也不自覺地卷入,忘記了當初走遍武漢大街小巷,考察上百個食品企業(yè),希望做出好零食的初衷。

跟不上時代,就意味著被時代拋棄。

根據太平洋證券數據,今年上半年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的線上銷售額分別為 13.58 億、27.05 億、21.70 億元,同比下滑 20.22%、38.03%、20.92%。

低迷的不僅有業(yè)績,還有股價。

上市后的三個月時間,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累計漲幅分別為 367%、200%。如今兩者的股價距離最高點不止腰斬:三只松鼠只剩一只半松鼠,良品鋪子只剩半間鋪子。

嗅覺敏銳的資本向來都是用腳投票。

今年 2 月份良品鋪子就披露,持股 11.67% 的第三大股東高瓴資本及一致行動人因自身資金需求,將減持不超過 6% 持股;去年 7 月份,三只松鼠剛過股票解禁期,IDG 旗下基金就套現了 5.0846% 的股份。

機構對外稱減持是為了資金回籠,背后透露的卻是對新消費賽道的不確定性。

連張磊這種號稱要 " 跟時間做朋友 " 的人,今年都兩次減持良品鋪子了。

可以想象,想要繼續(xù)和資本做朋友,恐怕這些網紅品牌得抓緊想辦法了。

閱讀全文>>

創(chuàng)業(yè)視頻
更多

創(chuàng)業(yè)螢火
創(chuàng)業(yè)螢火
創(chuàng)業(yè)螢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0017053號-1
安徽螢火點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qū)栢悅中心2412室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1-63844003舉報郵箱: jubao@yinghuodd.com
日本阿v一本到不卡免费,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日韩黄色精品一区,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