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 日 00:30,忍耐多時的 " 尾款人 " 小劉終于出手,一口氣付完 10 個訂單的尾款,長舒一口氣。
11 月 1 日 00:30,忍耐多時的 " 尾款人 " 小劉終于出手,一口氣付完 10 個訂單的尾款,長舒一口氣。
" 看著空空的錢包,要變身‘吃圭人了’。" 小劉和朋友感慨道。
像小劉這樣雙十一集中買買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shù)。11 月 1 日," 淘寶崩了 " 沖上新浪微博熱搜,這已是該話題雙十一期間第二次上熱搜。
在小劉印象中,這似乎是近年來最火爆的一屆雙十一。
京東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從 10 月 31 日晚 8 點開始,4 個小時內,京東累計售出商品超 1.9 億件。
11 月 1 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天貓?zhí)帿@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1 月 1 日凌晨開售 1 小時,超 2600 個品牌的成交額超過去年銷售首日全天成績。
"2 分 38 秒,銷售額就追上了去年雙十一第一個小時的銷售額,30 分鐘的銷售額追上了去年雙十一開售首日全天的銷售額。" 銷售首日凌晨 1 點,河南商家李軻便激動曬出店鋪戰(zhàn)績。
今年是李軻帶領團隊第二次參加雙十一,從銷售數(shù)據(jù)看,今年雙十一的火熱程度明顯高于去年。
" 抄車人 " 成熱詞
近年來,雙十一熱度隱有下降趨勢,持續(xù)多年的營銷宣傳,讓不少消費者和商家感覺 " 疲勞 "。然而,今年雙十一再度火爆,消費者和商家均熱情高漲。
全球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此前發(fā)布的《2021" 雙十一 " 前瞻報告》顯示,半數(shù)受訪消費者預計今年雙十一將花費超過 3000 元人民幣。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如杭州、成都等)中,預計花費一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消費者較去年增加 12%。
億邦動力發(fā)布的《2021 品牌企業(yè)雙十一大促洞察報告》顯示,半數(shù)以上品牌商家預計今年雙十一成交超 1000 萬元人民幣,其中預估成交超 1 億元人民幣的商家占比 13.16%。
" 今年雙十一電商推出的玩法有:百億補貼、消費券、現(xiàn)金補貼、現(xiàn)金紅包、優(yōu)惠券疊加等,另外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新功能,比如淘寶、京東上線購物車分享功能。諸多措施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11 月 1 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看,雙十一會是頭部電商平臺間的較量,頭部平臺集中流量及用戶,從中分享紅利。
創(chuàng)新玩法成為今年雙十一火爆的關鍵因素。例如,淘寶推出的一鍵分享購物車功能,讓 " 抄車人 " 成為當下熱詞,網友給出的釋義為,還沒想到雙十一買什么,四處抄別人購物車的人。
淘寶數(shù)據(jù)顯示,三天時間,超過 1000 萬人在淘寶分享了自己的購物車,其中,北京、廣州、深圳、成都、重慶、鄭州、武漢、南京等 8 地網友參與購物車分享最積極," 購物車社交力 " 爆表。
從網友分享的購物車清單看,重慶、武漢、南京三地被高頻次分享的均為美食,重慶小面超過重慶火鍋,成為重慶人的新寵。天貓雙十一預售期間,重慶小面的購買人數(shù)是去年的 3 倍。南京桂花鴨在雙十一的預售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 15 倍。
國潮風吹向雙十一
除新玩法外,眼下盛行的國潮風也是今年雙十一升溫的推動力量。
天貓數(shù)據(jù)顯示,鴻星爾克、五菱汽車、小鵬汽車、薇諾娜、云鯨、添可、林氏木業(yè)、牧高笛、回力、蕉下、褚橙、方回春堂、太平鳥、bosie 等國貨品牌,在銷售首日 1 小時內就超過去年銷售首日全天銷售額。
京東數(shù)據(jù)顯示,銷售首日 4 小時內,京東全球售上銷往海外的店鋪銷量全線增長,其中,國產品牌在海外消費者中備受青睞,京東京造、峰米、添可成為前 4 小時全球售平臺下單額最高國產品牌。
莫岱青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貨崛起的背后是國貨產品力的提升,并且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隨著中國制造業(yè)升級、年輕一代消費觀念的變化、電商平臺推出扶持國貨計劃,雙十一對于國貨品牌來說機會徒增,同時也是國貨品牌打開市場的重要途徑。
《2021" 雙十一 " 前瞻報告》顯示,受訪消費者計劃將 73% 的消費用來購買本土品牌,比 2020 年增長 3%。55% 的消費者表示是出于對國家本土產品的支持。
" 我們今年的預售成績特別好,10 月 20 日晚我們的產品上了李佳琦直播間,當晚的成績就已經超過去年雙十一整個周期,現(xiàn)在我們的某款產品已經沒有庫存,所以我覺得今年雙十一熱度還是挺高的。"10 月 29 日,某國產美妝品牌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為在雙十一沖業(yè)績,公司從 8 月就開始準備,包括代言人的確定,物料的拍攝等。
從今年雙十一情況看,未來一段時間國貨都將是各大促銷節(jié)上的主角。
旗下?lián)碛许n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品牌的上美集團副總裁劉明此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如今的年輕消費者,在文化上更自信,對國產品牌的包容性和接受度更強。中國已經到了產生世界級消費品牌的節(jié)點,本土企業(yè)崛起已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