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零食

“把全世界的零食放在顧客門口?!睒钒偈蟿?chuàng)始人何伯權的一句話,讓楊紅春心動不已。 

2005年,楊紅春放棄高薪從科龍電器離職,加入久久丫實戰(zhàn)了4個月,又花了一年的時間走遍武漢的大街小巷,琢磨開零食店的技巧。 

大約一年半以后,一家名叫良品鋪子的零食店在武漢開業(yè)了。顧名思義,鋪子作為中國最原始的商業(yè)形態(tài),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輕松和自然。楊紅春希望良品鋪子用良心的品質,做大家的鋪子。 

當年年底,良品鋪子就開出了6家門店。到了2020年,良品鋪子正式完成上市,擁有線下2700余家門店和線上130余個電商渠道,從一家小鋪子成長為零食王國,良品鋪子也從“接地氣”的鋪子變身為高端零食商店。 

擴張還在繼續(xù),2023年良品鋪子計劃新開1000家門店,旗下零食量販品牌“零食頑家”將聚焦湖北市場快速拓展布局。 

良品鋪子CEO楊銀芬作15周年內部講話時,期望良品鋪子成為零食品類的航空母艦。一向標榜高端化的良品鋪子開始向低端市場邁入,憑借大而全的模式,良品鋪子建立自己的航母帝國,會更容易嗎? 

一、掙錢越來越少

經過漫長的16年長跑,去年第二季度,良品鋪子終于在規(guī)模、利潤兩大指標全面超越三只松鼠,取代其成為國內市場休閑零食一哥。 

但零食一哥難當,位置還沒坐熱,遭高瓴資本清倉、利潤不及洽洽一半等情況,都讓良品鋪子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 

資本減倉,要么是對標的公司看衰,要么出于機會成本調倉的考量,又或者是有收益交割期限的限制。 

高瓴資本對良品鋪子的投資開始于2017年,以B輪、C輪投資者的身份投資良品鋪子,總投資成本為8.21億元。 

2020年,良品鋪子登錄A股后股價最高漲至64元/股,高瓴的持倉市值超過30億元,凈賺24億元,所以過了規(guī)定期,限售股解禁后,高瓴資本就開始了減持,先后3次減持良品鋪子,分別為2.69%、1.47%、1.95%,合計套現(xiàn)約9.14億元。 

剩余的5.56%股份,按照良品鋪子145億元的市值計算,價值為8.06億元。 

稍加計算,高瓴資本歷時5年,用當初投資的8.21億元換回了17.2億元,年化率為16%,按照行情價20%,這樣的回報率顯然并不能讓高瓴滿意。 

高瓴著急清倉而不是等待收益回暖的原因在于,良品鋪子增收不增利、毛利率持續(xù)下滑的處境并未得到改善。 

現(xiàn)在,良品鋪子能掙到的錢越來越少。

數(shù)據顯示,上市之后,良品鋪子雖然整體營收上維持著增長,但凈利潤增速緩慢,且有下滑趨勢。2019—2021年,良品鋪子實現(xiàn)營收77.15億元、78.94億元和93.2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0億元、3.44億元、2.82億元,對應的同比增長為42.68%、0.95%、-18.06%。 

就良品鋪子最近的財報來看,第三季度甚至出現(xiàn)了營收、凈利潤雙降的情況,營收21.08億元,同比下滑1.84%,凈利潤9413萬元,同比下滑23%,這也是自2021年四季度開始,良品鋪子出現(xiàn)的第三次單季度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良品鋪子的掙錢能力也在變弱。近幾年,毛利率分別為31.87%、30.47%、26.77%,持續(xù)性下滑趨勢明顯。 

“連續(xù)7年全國銷量領先”,銷量排名靠前對于良品鋪子來說是引以為豪的,但排名只是看起來好看,在“一盤散沙”的零食行業(yè),頭部前三的市占率才勉強超過10%,良品鋪子能拿到的市場份額就更少,據相關機構測算,良品鋪子的市占率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及1%。 

趕上休閑零食和電商的兩大風口,良品鋪子得以從一家小商鋪發(fā)展為全國連鎖休閑零食企業(yè),一旦電商紅利不再,良品鋪子的發(fā)展就肉眼可見地放緩。 

2017年以前,線上渠道占比近一半的良品鋪子,其高速成長直接受益于電子商務爆發(fā)的渠道紅利,2017年以后,良品鋪子的收入增速跌倒在20%左右。 

加上疫情黑天鵝事件,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沖擊了休閑零食的消費能力,也抬高了上游原材料及運輸成本,從而擠壓了毛利潤空間。 

同時,當企業(yè)進行全品類擴張或是大范圍內的品類擴張時,必然會帶來盈利能力的相對下降。2021年年報顯示,良品鋪子共有1555個SKU,2021年全年上新產品565個SKU,一年上新了1/3左右。 

即便現(xiàn)在解封了,電商渠道的紅利已經褪去,流量又越來越貴,良品鋪子想要再回到營收增長動輒翻倍的時代,也不太可能了。 

二、高端化不足,下沉市場來湊

國內的零食可以分為西式零食、中式零食。據統(tǒng)計,以外資企業(yè)為主導的西式零食中,例如膠基糖果,CR3高達82.8%;而國內廠商主導的中式零食中,例如堅果炒貨,CR5只有17.2%,市場極為分散。 

想要搶占這個市場,主要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用低價迅速占領市場,二是聚焦產品、以品質取勝。

為了打破行業(yè)困境,擺脫同質化競爭、價格戰(zhàn)等,良品鋪子選擇了第二條路,向高端化邁進。2019年初,良品鋪子召開發(fā)布會啟動“高端零食”戰(zhàn)略,從產品、渠道、組織、品牌等多方面進行變革。 

良品鋪子認為高端零食的核心,是要在關鍵時刻、關鍵場景中,讓消費者找到高端的感覺,做好高端的產品,競爭力主要體現(xiàn)在成本管理和技術創(chuàng)新兩個方面。 

為了在消費者心智上塑造出一個高端化的零食品牌形象,良品鋪子花重金在營銷包裝上,冠名熱門綜藝節(jié)目、在電視劇中插入廣告、邀請流量明星做品牌代言人,外在的高級感,良品鋪子幾乎都翻新了一遍。 

然而,斥巨資進行的產品包裝升級,最后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良品鋪子采用的是“代工+貼牌”模式,除了部分堅果類零食是自有生產外,絕大部分產品都有代工廠生產。 

代工廠生產的產品并不比品牌自有產品質量差,如果只是貼了品牌而造成商品溢價,大多數(shù)消費者往往選擇直接購買代工廠的產品。 

此前,良品鋪子將代工廠原價5元的手撕面包經包裝以后,以18元售賣,差價達3倍以上,這樣的高額溢價只是平攤企業(yè)營銷成本的方式。 

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良品鋪子在研發(fā)上也沒有花大價錢投入。研發(fā)費用雖然一直在上升,但總體占比極低,2019—2021年的研發(fā)占比為0.35%、0.43%和0.43%,2022年上半年為0.51%,始終沒有超過1%。 

在零食行業(yè),營銷費用高并不是一件壞事,品牌需要借助營銷推廣自己。但當產品質量和價格不成正比時,或者溢價過多時,就會引來大量吐槽和不滿,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和好感。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良品鋪子的高端零食,和三只松鼠、百草味、鹽津鋪子并沒有太大區(qū)別,在產品上沒有打造出自己的亮點,“高端”不僅沒有帶來太多的品牌溢價,還給良品鋪子帶來沉重的負擔。 

“良品飛揚”就是良品鋪子在高端戰(zhàn)略的現(xiàn)狀縮影,被定義為專注營養(yǎng)科學的健康零食專家,通過輕碳水、少脂肪、高蛋白等產品特性,為泛健身人群提供體重管理解決方案。 

曾經,良品飛揚被寄予厚望,是良品鋪子“秀高端”的肌肉,公司還專門搭建了由高等知名院校食品科學、食品營養(yǎng)、生物工程等專業(yè)人才組成的研發(fā)隊伍。2020年上線后,良品飛揚的全渠道終端銷售額為2.03億元,成績還算不錯。 

不過,2021年的財報里沒有良品飛揚的消息,高端子品牌就這樣匆匆又靜悄悄地下線了。 

高端化不足,良品鋪子從去年開始下沉市場,布局零食量販門店“零食頑家”,謀求第二曲線。 

目前,零食頑家在武漢有兩家門店,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從發(fā)布上線到線上首店再到拓展布局,實現(xiàn)從0到1。 

良品鋪子之前并不關注以低價為特點的零食量販市場,但該市場可以給出的驚喜不小。 

截至2022年12月,已經小有名氣的零食量販連鎖品牌“零食很忙”門店數(shù)量已突破1842家,3年時間門店數(shù)量翻了近7倍,全國門店零售營業(yè)額達64.45億元,同比增長139.7%。 

對比之下,良品鋪子旗下主打高價的兩個子品牌,在2022年半年報中營收只有2至3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 

兩者市場增長空間差距將近30倍,零食量販市場的重要性對良品鋪子不言而喻,高價之外,良品鋪子耐不住野心還是將手伸向了低價市場,并在布局上加快速度,試圖趕超零食很忙等頭部玩家。 

然而,良品鋪子天生的標簽是高價,讓消費者接受其反差巨大的兩大市場需要很長時間。 

零食量販市場能玩出的花樣也并不多,依然是零食賽道的細分市場,就注定了各位玩家彼此之間區(qū)別不大,零食頑家差異化不足,未必能拿下消費者心智。 

三、零食賽道,難出寡頭

想要成為行業(yè)里的長期老大,一般分兩步走:第一步,登上行業(yè)霸主地位,第二步,引領行業(yè)創(chuàng)新,成為市場方向的帶路人。零食行業(yè)也不例外。 

但萬億零食市場始終沒有寡頭品牌出現(xiàn)。 

由于進入門檻偏低,休閑食品的產品差異并不大,休閑零食市場的整體毛利偏低,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 

休閑食品“大行業(yè)小公司”的屬性決定了小公司很容易成為中等公司,但中等公司發(fā)展成大公司很難。 

良品鋪子有成為寡頭的可能嗎? 

官方給出的優(yōu)勢有3點:產品品質化、深耕供應鏈、運營數(shù)字化,即彎下腰做品質、轉型優(yōu)化供應鏈、積極擁抱數(shù)字化帶來更多管理優(yōu)化。 

“代工+貼牌”模式就注定了有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模式,品牌只要建立完整的質量管控體系,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發(fā)生。但就目前消費者給出的反饋來看,良品鋪子的質量管控體系顯然并沒有完善到位。 

在黑貓投訴APP和官方微博上上,關于良品鋪子的投訴量達一千條以上,包括諸多關于食品安全的投訴,比如產品變質、發(fā)霉、吃到塑料等。 

供應鏈和數(shù)字化幾乎成為零食企業(yè)的標配,是良品鋪子的必答題,并不能為其加分。 

此外,主打高端化的主品牌和下沉到市場的零食頑家,是否真的有協(xié)同效應至少從官方那里沒有得到驚喜的答案,依舊是高效供應鏈整合、門店布局拓展以及組織運營這樣稍顯老套的答復。 

那么,問題的核心又回到了產品研發(fā)上,良品鋪子想做龍頭老大,就必須做出差異化掌握核心的競爭力,而不是一味地同業(yè)復制。 

相對于長久以來的老大哥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最大的優(yōu)勢其實在于線上線下均衡發(fā)展,從營收分布來看,2021年良品鋪子線上營收占比為53.13%,線下營收占比為46.87%,依舊保持著相對持平的狀態(tài)。 

良品鋪子的全渠道布局優(yōu)勢紅利終于顯現(xiàn),三只松鼠靠著電商渠道爆火,卻在線下渠道拓展失利。 

為了達成零食航空母艦的目標,良品鋪子基本完成了業(yè)務能力范圍內的全覆蓋:線上電商渠道、線下門店、社區(qū)團購、零食量販品牌。

但這樣的布局實則暗含了一個矛盾點,良品鋪子追求的航空母艦目標,和零食量販連鎖店是競爭關系,無形中樹立了更多敵人,因為對于其他休閑零食頭部企業(yè)來說,像零食很忙這種下沉到市場的線下門店模式,是可以大力合作的關系,鹽津鋪子就和零食很忙達成了戰(zhàn)略協(xié)作。 

這樣一來,良品鋪子的競爭對手幾乎囊括了所有零食企業(yè),沒有朋友可言。比如,以后如果有想要入駐零食頑家的垂直休閑零食品牌,首先要考慮的是和良品鋪子的競爭態(tài)勢如何,合作的概率會降低。 

高處不勝寒,想要成為零食界的航空母艦,良品鋪子首要是解決好自身的產品問題,坐穩(wěn)零食一哥的位置后,才能談帶領整個行業(yè)、整個市場走向創(chuàng)新。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閱讀全文>>

計劃減持不超過2229萬股,高瓴資本終于要徹底退出良品鋪子股東之列。五年合作期,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對標榜“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出手與收手一直備受業(yè)內關注。有分析人士認為,減持是資本的常規(guī)操作,依舊有其他投資機構選擇加倉良品鋪子。值得關注的是,在休閑零食這個投資機構所熟悉的萬億市場,正呈現(xiàn)出冷暖不一的境遇。有良品鋪子們盈利難,也有資本新寵在嶄露鋒芒。

高瓴系預計套現(xiàn)8億元

11月20日晚間,良品鋪子曾發(fā)布公告稱,珠海高瓴天達投資中心(有限合伙)、HH LPPZ(HK)Holdings Limited、寧波高瓴智遠企業(yè)管理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作為一致行動人股東(以下簡稱“高瓴系”) 因自身資金需求,擬自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5月21日通過大宗交易或協(xié)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shù)量合計不超過2229萬股,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56%。

據了解,這是高瓴系在良品鋪子持有的全部股份,至上述競價交易減持結束后,高瓴系將徹底退出良品鋪子股東之列。11月22日至23日,良品鋪子股價持續(xù)下跌,一反本周一走出“準地天板”的行情。截至11月23日收盤,最終報收35.33元/股,當天下跌0.98%。

對于高瓴系的退出,良品鋪子相關人士表示,高瓴資本因自身資金需求,發(fā)布本次減持計劃,該計劃尚未實施,具體實施情況以及是否全部實施,需要看高瓴后續(xù)的安排。

作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高瓴資本,對標榜“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鋪子的出手與收手一直備受業(yè)內關注。在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減持是資本正常操作,“從資本的角度來說,他們是短平快的投資策略,到一定的峰值肯定會減持,這樣才能去投資其他回報率更高的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在減持良品鋪子的同時,高瓴資本也在不斷加倉。今年三季度,高瓴資本分別加倉貝殼186.74萬股、傳奇生物70萬股、拼多多61.2萬股、阿里巴巴34.71萬股。

五年時間,高瓴資本對良品鋪子的投資堪稱功成而身退。2017年,在休閑零食市場的風口,高瓴資本參與了良品鋪子B輪、C輪融資。截至2020年良品鋪子上市前,高瓴資本合計持有其13%股份。上市一年后,原始股東限售股解禁,高瓴資本開始減持良品鋪子。

通過前三輪減持,高瓴資本合計套現(xiàn)約9.14億元。此次第四次減持良品鋪子2229萬股,為其減持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按當前股價計算,高瓴資本將套現(xiàn)8億元。

盈利依然是難題

面對良品鋪子,并不是所有機構都在選擇撤出,仍有機構投資者加倉。

最新股東名單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博時成長優(yōu)勢混合和博時裕隆靈活配置新進成為前十大流通股東,截至三季度末持股數(shù)量分別為115.35萬股和88.61萬股。此外,外資股東美林證券和摩根大通也新進成為第九大和第十大股東。今日資本創(chuàng)投女王徐新旗下的達永有限公司持有1.21億股,占比30.3%,仍舊是頭號外部投資公司。

資料顯示,從2010年良品鋪子成立之初,今日資本就通過LT II(HK)、LT III(HK)對公司進行增持和增資,此后又通過達永股份持有公司股份,長達10年。自良品鋪子上市以來,今日資本未曾發(fā)生減持行為。

作為資本標的的良品鋪子,近年來的盈利依然是個難題。數(shù)據顯示,上市之后的良品鋪子即出現(xiàn)業(yè)績增速放緩,2020年公司營業(yè)收入78.94億元,同比增長2.32%;歸屬于母股東的凈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0.95%。2021年良品鋪子實現(xiàn)營收93.24億元,同比增長18.11%;歸母凈利潤2.82億元,同比下降18.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06億元,同比下降25.15%。

整體營收上維持著增長,但良品鋪子每年的增速不斷收緊,歸母凈利潤更是持續(xù)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實現(xiàn)營收70.3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2.87億元,同比下滑9.5%。單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xiàn)營收21.08億元,同比下滑1.84%,凈利潤9413萬元,同比下滑23%。

從財報來看,疫情反復、原料成本上漲,以及重金營銷,都是良品鋪子盈利的阻礙。資料顯示,2019年開始,良品鋪子斥巨資打廣告,宣傳其高端零食定位。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銷售費用分別高達12.88億元、16.72億元、12.88億元。與之鮮明對比的是稀少的研發(fā)費用:今年前三季度,僅為3811.47萬元。

業(yè)內人士還指出,在良品鋪子“全輕”的代工模式下,公司對食品供應鏈的把控能力較弱,因此近年來,良品鋪子質量飽受詬病、品牌口碑下降等問題屢見不鮮,“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光環(huán)也在逐漸褪去。

休閑零食哪家香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良品鋪子身上也折射出零食行業(yè)的困境。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就認為,高瓴資本退出休閑零食市場,因為疫情和經濟下行周期導致線下流量和資源減少,租金壓力增大、價格因素壓低了整體毛利率,產品同質化競爭進一步令企業(yè)營銷和財務承壓。

從資本退出角度來看,良品鋪子并非孤例。來伊份9月8日公告顯示,在2022年8月31日至9月7日期間,該公司控股股東上海愛屋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共計減持該公司股票679.28萬股,減持比例為2.0183%,減持總金額為9287.76萬元。

業(yè)內報告也呈現(xiàn)了休閑零食賽道的壓力。根據中商產業(yè)研究院數(shù)據,休閑零食作為多消費場景的品類,2018年市場規(guī)模達1.03萬億元,成為具備萬億市場規(guī)模的賽道。但在近幾年疫情影響下,整體消費疲軟,休閑零食賽道的增速處于下降趨勢,2021年的同比增長率由2020年的12.4%降為7.9%。

在這個萬億大市場中,存在著冷暖不一的兩種表現(xiàn)。今年前三季度,洽洽食品實現(xiàn)營收43.84億元,凈利潤6.27億元。另外,鹽津鋪子的營收和凈利潤也有大幅增長。頭部企業(yè)遇困,但第二梯隊的休閑零食企業(yè)業(yè)績卻呈上升趨勢。

新玩家也在不斷嶄露頭角,并獲得資本認可。9月15日,薛記炒貨宣布完成6億元A輪融資,由美團龍珠、啟承資本共同投資;同時,熊貓沫沫也在近期宣布完成戰(zhàn)略融資,剛成立1年多的熊貓沫沫,現(xiàn)已簽約合作店70家,計劃在今年年底開出300家門店。

對于休閑零食賽道第四季度的可能表現(xiàn),朱丹蓬認為,世界杯將會利好休閑零食行業(yè),為其業(yè)績提供支撐,給第四季度帶來利好。此外,中泰證券也曾在11月上旬分析稱,休閑食品收入增長整體平穩(wěn),部分公司新品或新興渠道進入放量期,帶動營收強勢增長;2022年第四季度休閑零食行業(yè)進入旺季,加之新年春節(jié)較為前置,看好第四季度起休閑零食公司業(yè)績逐步改善。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閱讀全文>>

前不久,三只松鼠(300783.SZ)發(fā)布了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一季報。財報顯示,2021年度,公司總營收97.7億,扣非凈利潤3.196億;2022年一季度,公司總營收30.89億,扣非凈利潤1.186億。

財報公布后,三只松鼠股價連續(xù)兩天大跌,尤其是第一交易日,跌幅高達17.94%。與此同時,三只松鼠因食品品質與安全問題不斷被投訴。此前,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組織的食品安全監(jiān)督抽檢中,公司某批次開口松子產品過氧化值超標竟然高達3.4倍。


01 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57.37%,上百家基金被割韭菜

5月26日,受國家穩(wěn)經濟視頻直播大會影響,滬深股市震蕩反彈。不過,三只松鼠當天依然收陰,下跌0.98%。公司研究室注意到,自從2020年5月18日觸及91.09元(前復權)高點以來,2年間,三只松鼠的股價可謂高山流水,一瀉而下。



截至2022年5月26日收盤,自2020年5月19日以來,三只松鼠股價跌幅高達76.23%,市值蒸發(fā)273.6億。進入2022年以來,公司股價跌幅45.42%,市值蒸發(fā)71億。

看上去,三只松鼠年報、一季報并沒有出現(xiàn)虧損,2021年每股收益甚至超過1元,為何市場選擇用腳投票呢?問題可能出在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速上。2022年一季報顯示,三只松鼠當期總營收同比下降15.85%,環(huán)比下降5.96%;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57.37%,環(huán)比下降49.93%。也就是說,一季度,公司扣非凈利潤無論同比還是環(huán)比都腰斬了。



三只松鼠營收與利潤增速大幅下滑,呆在里面的機構或許有所覺察。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2021年1季度,三只松鼠里面只有3只基金;當年半年報顯示,里面有136只基金;3季度時,里面只剩下3只基金,到年底時,變成了105只;直到2022年一季度,這個數(shù)字變成了0,里面機構僅剩下2只社保及5家其他機構。

當然,由于季報未經審計,三只松鼠里面基金數(shù)量主要以中介統(tǒng)計為主,不一定完全準確,但無論如何,基金出逃的態(tài)度無疑是非常堅決的。從股價走勢看,即使公司股價已經大幅下跌,基金依舊選擇了出逃。



02 年度銷售費用高達20.72億,“平替”浪潮帶來市場危機

財務數(shù)據只是結果,機構投資者也不僅僅只看財報投資,那么,目前一直占據堅果市場份額第一的三只松鼠,業(yè)務上究竟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讓這么多基金不再堅守。

根據公開信息,三只松鼠目前能看到的問題,主要是三個:

一是互聯(lián)網紅利期過后,三只松鼠市場空間無法像以往那樣大幅增長,而貼牌加工模式又限制了其從生產端挖掘利潤,這樣,營收與凈利潤增速自然會出現(xiàn)停滯;

二是依靠電商崛起的三只松鼠,要想維持市場份額,就必須繼續(xù)加大網絡廣告力度,因此,銷售費用大幅上升,吞噬了很多利潤,公司最終淪為平臺打工仔;



三是遭遇“平替”浪潮沖擊。眼下,在小紅書、抖音、微博、B站、知乎等內容平臺上,無論是圖文還是長短視頻,只要搜“三只松鼠”,就會出現(xiàn)相關詞條“三只松鼠 平替”。 同樣的零食,同樣的工藝、味道和口感,價格卻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消費者的選擇不言而喻。

除了“平替”,眼下還陸續(xù)火了兩個相似的種草貼,一個叫“臨期”,一個叫“邊角料”。 無論是“平替”“臨期”還是“邊角料”,都說明消費者進入到一種極致追求性價比的心態(tài),不想為任何溢價買單。這自然對三只松鼠這類依靠貼牌生產的商業(yè)模式構成巨大沖擊。A股市場,類似的公司不止一家,比如良品鋪子(603719.SH),股價也跌得一塌糊涂。



03 松子產品過氧化值超標3.4倍,消費者投訴罐頭里有蟲子

貼牌生產的另一個弊端,就是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有效控制。

2021年5月,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抽檢公告,三只松鼠某批次開口松子產品過氧化值超標。據這次市場監(jiān)管總局組織的食品安全監(jiān)督抽檢信息顯示,三只松鼠分裝的開口松子,規(guī)格型號為160克/袋,生產日期為2020年5月23日,過氧化值(以脂肪計)檢驗結果為2.2克/100克,而標準值為≤0.50克/100克,超標幅度為3.4倍。



此前的2020年下半年,深圳市消委會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比較試驗,其中, 鹽津鋪子(002487.SZ)、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2A類致癌物)含量超過了2000μg/kg,而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750μg/kg,超標幅度高達1.67倍。



2021年雙11期間,三只松鼠被爆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多名消費者在微博發(fā)文曝光事情始末并維權,稱自己在雙11購買的三只松鼠零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發(fā)霉、變質。



在2021年年報中,三只松鼠稱大力投入食品保鮮技術,并對堅果做了健康化升級。不過,財報顯示,公司當年研發(fā)經費5754萬,不及營銷費用20.72億的一個零頭。

進入2022年后,有關三只松鼠食品安全與質量的投訴依然不斷。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2年5月26日下午4點,近30天內,三只松鼠的投訴已有71起,其中,一位消費者投訴稱,三只松鼠大禮包罐頭有蟲子。可見,目前在食品品質與安全上,三只松鼠依然存在不少漏洞。


閱讀全文>>

茅臺跨界冰淇淋,并非簡單的玩票,其或承載著丁雄軍打破傳統(tǒng)經銷體系、完成品牌年輕化的一場“陽謀”。

本屆年輕人的第一口茅臺,或來自冰淇淋。

近兩日,茅臺聯(lián)手蒙牛推出茅臺冰淇淋,最低39元一份的定價,引來不少年輕人的躍躍欲試。

白酒跨界冰淇淋,并不罕見。此前,江小白和蒙牛、鐘薛高和瀘州老窖都做過類似跨界聯(lián)名活動,但從市場反應看,大多是以營銷為導向,并未實現(xiàn)市場化存留。

那么,茅臺冰淇淋是否又是一場“玩票”?在多名參加發(fā)布會的業(yè)內專家看來,茅臺冰淇淋或承載茅臺多重戰(zhàn)略意義,也是丁雄軍的一場“陽謀”。

一方面,茅臺借機重資產建設冰淇淋專賣店,或將在舊有經銷商體系之外,再建新通路;另一方面,在白酒消費年輕化的趨勢下,通過快時尚的冰淇淋,讓更多年輕人“喝上”第一口茅臺酒,有益于品牌活化、培育年輕消費群體。

不過,茅臺冰淇淋專賣店作為新生事物,面臨品牌利用、產品開發(fā)、店面管理、連鎖加盟等系列工作,有別于傳統(tǒng)白酒行業(yè)的操盤邏輯,茅臺冰淇淋專賣店能否在全國鋪開,仍有待市場觀察。


第一口茅臺酒,來自冰淇淋?

臨近盛夏,各路冷飲廠商都在備戰(zhàn)夏日雪糕、冰淇淋等冷凍飲品。然而,鐘薛高、和路雪、哈根達斯這些昔日的流量品牌,今年卻被茅臺冰淇淋“跨界”搶占了風頭。

茅臺冰淇淋,是茅臺集團與蒙牛集團兩大國企聯(lián)袂出品,可以說實現(xiàn)了品質和品牌的“雙王炸”。

蒙牛方告訴酒周志,此次茅臺冰淇淋還是以茅臺為主導,蒙牛主要提供技術支撐。蒙牛提供的資料顯示,茅臺冰淇淋是通過微米專有技術,實現(xiàn)酒冰淇淋微觀結構的穩(wěn)定性,再將茅臺酒和高端冰激凌按比例融合,實現(xiàn)了能在冰淇淋中享受醬香酒的味道。

“冰淇淋中,真的能品嘗出淡淡的茅臺酒味道,確實很不錯。”參加了茅臺冰淇淋發(fā)布會的白酒專家肖竹青告訴酒周志,茅臺冰淇淋是茅臺主動向年輕消費群體靠近的首次突破,打破了傳統(tǒng)茅臺產品穩(wěn)重、商務的刻板印象,用更時尚、年輕的冰淇淋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茅臺,挖掘潛在消費群體。

“年輕人的第一口茅臺酒,或來自冰淇淋?!被ヂ?lián)網觀察人士楊先生認為,茅臺冰淇淋的價格最低僅為39元一份,價格與哈根達斯、鐘薛高等品牌的價格相同,在年輕人消費能力范圍之內。而其中茅臺酒的味道,也能培養(yǎng)茅臺風味的口感和記憶。

盡管茅臺冰淇淋銷售渠道尚未鋪開,但在市場上已經形成熱議?!斑@冰淇淋能在冰箱放幾年?能越放越值錢嗎?”“吃了算酒駕嗎?”“能實現(xiàn)茅臺冰淇淋自由嗎?”……

各種調侃和段子的背后,反映了茅臺冰淇淋的市場號召力,但也有消費者提出質疑,幾十元一份的冰淇淋,還要開專賣店,能不能支撐起來運營成本?


能否成為長線生意?

市場對茅臺酒營造冰淇淋噱頭的質疑,并非無的放矢。白酒品牌跨界冰淇淋,并非新鮮事。例如,江小白和蒙牛最早也推出過多種口味的酒心冰淇淋;而網紅品牌鐘薛高和瀘州老窖推出的“斷片雪糕”,從市場反應來看,這些跨界聯(lián)名營銷導向大于產品導向,沒有實現(xiàn)市場化存留。

那么,茅臺冰淇淋能否打破此前的行業(yè)怪圈,實現(xiàn)長線生意的愿景?

從茅臺的表現(xiàn)看,茅臺跨界冰淇淋并非心血來潮。早在4月,茅臺集團就注冊了“MOUTAI ICE CREAM茅臺冰淇淋”商標。在業(yè)內看來,茅臺的品牌勢能,幾乎不用再尋找營銷噱頭,其出品冰淇淋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考慮,至少不會是玩票性質。

數(shù)據顯示,2021年中國冰淇淋市場規(guī)模超1500億元,盡管沒有白酒市場體量大和利潤空間高,但勝在還有增量空間,且是快時尚賽道,擁有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基礎。

冷凍飲品業(yè)內人士邵女士向酒周志分析,近兩年,以鐘薛高為代表的冷凍飲品類新消費品牌層出不窮,是因為冰淇淋作為年輕、時尚的快消品業(yè)態(tài),正在從單純的消暑解渴,向社交分享、文化共鳴等方向轉變。

這種對冰淇淋大眾市場的消費升級,有一定市場卻很難有品牌實現(xiàn)自驅力購買。

此前,鐘薛高因“天價”雪糕引爭議,而創(chuàng)始人林盛一句“它就是這個價格,你愛要不要?!备亲尨耸鲁掷m(xù)發(fā)酵。

邵女士認為,包括鐘薛高在內,市場上的雪糕之所以越來越貴,主因并非原材料成本,而是為維持高端形象所付出的營銷、設備、渠道等支出。換句話說,這些網紅品牌的關注“流量”和客戶“留量”成正相關,并非因為品牌力的持續(xù)吸引。

冷凍飲品新消費品牌的痛點,則是茅臺冰淇淋的優(yōu)勢?!懊┡_是白酒奢侈品,當冰淇淋貼上茅臺的標簽,就有了奢侈品的屬性,這也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惫P專家郭先生認為,茅臺自帶的傳播話題,已經做好了市場營銷開拓,加上蒙牛的品質把控、茅臺冰淇淋的社交分享和情緒共鳴,大概率會形成持續(xù)的市場熱度。


丁雄軍的“明修棧道”

“從茅臺目前的戰(zhàn)略來看,我認為茅臺冰淇淋專賣店,可能是茅臺一項重要的新業(yè)務,是茅臺營銷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蓖瑯訁⒓恿嗣┡_冰淇淋發(fā)布會的白酒專家蔡學飛認為,相對于其他酒企和冰淇淋企業(yè)合作不同,茅臺冰淇淋屬于實體經營。第一家茅臺冰淇淋專賣店,已經落戶茅臺大酒店。

在蔡學飛看來,這是茅臺營銷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通過茅臺冰淇淋的連鎖化運營,提高茅臺在年輕群體中的滲透率,對未來酒類消費做品質和品牌培育。

酒周志了解到,有媒體透露:除了茅臺專賣店外,消費者還可以在茅臺最近推出的“i茅臺”上下單,其他城市消費者也可以有機會嘗到茅臺冰淇淋。此外,未來茅臺經銷商也可以開加盟店。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2021年8月,47歲的丁雄軍接棒茅臺董事長一職。面對這位跨界而來的董事長,市場也抱有幾分審視的態(tài)度。不過,丁雄軍上任之后,i茅臺APP的上線、出品茅臺冰淇淋等手段,也讓其革新版圖不斷顯現(xiàn)。

一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認為,茅臺的問題是“陽謀”,每個人都知道問題在哪里,但就是不敢輕易革新?!懊┡_革新,既有經營的壓力,還有經銷商的阻力,酒企和經銷商也都在試探各自的底線?!痹摌I(yè)內人士分析。

目前看,丁雄軍的i茅臺和茅臺冰淇淋,都在拓寬多元的渠道,并用更低的門檻,來觸達更廣泛的消費者,降低對傳統(tǒng)渠道的依賴性。

站在i茅臺APP的角度,茅臺酒企正在尋求與經銷商的最大公約數(shù)。一方面,i茅臺與經銷店的利潤產品錯開競爭場景。面對消費者對茅臺飛天的訴求,茅臺拿出了折中方案,就是上線了100ml規(guī)格的飛天茅臺,并通過提價的方式,盡量照顧經銷商的情緒。

“500ml飛天對應的是商務場景,100ml規(guī)格則對應的是自飲場景?!鄙鲜鰳I(yè)內人士認為,i茅臺上線小規(guī)格飛天,在提貨時可以精準的為授權經銷網點引流,擠壓了非授權茅臺銷售點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茅臺冰淇淋專賣店,目前放開給經銷商加盟,未來也不排除放開個第三方的可能。正如蔡學飛所言,實體店經營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店面投資,其實涉及到產品開發(fā)、店面管理、連鎖加盟等系列工作。未來茅臺引進更專業(yè)的團隊和合作方,經銷商也無法苛責。

那么,茅臺冰淇淋專賣店,只賣冰淇淋顯然是大材小用,在冰淇淋門店展示銷售茅臺產品,也是順勢而為。

河南經銷商張先生比喻,當年高鐵籌建時爭議不斷,鐵路部門先將高鐵改名“客?!鄙蠄箜椖?,再建時提高標準和時速,弄成既成事實,間接推動了高鐵的發(fā)展進程——丁雄軍的“明修棧道”,未來時機成熟時,會不會成為打破舊有經銷商體系的“利劍”,也頗值得期待。

畢竟,“酒喝不炒”,一直是茅臺革新的主旋律。

閱讀全文>>

門檻細分后,兒童零食賽道依然遍地黃金?

下課間、放學后,成群結伴買上幾樣衛(wèi)龍辣條、旺旺碎冰冰、娃哈哈之類的零食,好像是無數(shù)80、90后共同的童年回憶。現(xiàn)如今,當這一批小朋友搖身一變成了父母,他們的孩子吃的可就沒有這么多機會吃上這些所謂的“垃圾食品”了。畢竟當年“老鼠肉做的辣條”、“地溝油炸的薯片”等傳言層出不窮,盡管孰真孰假難以追查,但還是讓這群年輕的父母心有余悸,對于孩子吃進口中的東西慎之又慎。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食品主要劃分為兒童主食、輔食、鮮食和零食等品類,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兒童零食”這一品類。

隨著大健康風潮刮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零食現(xiàn)已成為食品行業(yè)的利基市場,這也為兒童零食行業(yè)開辟了新的增長路徑。

2020年,我國首個《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出爐。時隔兩年,2022年5月17日,依托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國內首個兒童零食團標《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再次修訂發(fā)布,兒童零食品類標準進一步細分,并對兒童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增設全新門檻。與此同時,同批通審的兒童食品相關團體標準《“食育加佳”認證通則》、《兒童糖果巧克力通用要求》也一起發(fā)布。

這一系列新標準的發(fā)布均說明食品安全問題進一步得到了提升,特別是對兒童這一群體愈加重視,為此政府制定了更高安全要求、營養(yǎng)要求、情感要求方面的指導建議。同時,新標準也透露出兒童零食將聚焦于“營養(yǎng)”和“安全”兩大關鍵詞信息,其對糖果巧克力這一熱門品類的發(fā)布標準昭示著競爭已經進入細分領域,未來行業(yè)將進一步洗牌。

那么,當兒童零食筑起城墻,“小金主之爭”的戰(zhàn)火也隨之燃起,那么,未來企業(yè)該如何奪取戰(zhàn)略高地?


資本循香而來,兒童零食商業(yè)潛力幾何?

從全球市場來看,根據Zion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結果,2020年全球兒童零食行業(yè)的總收入約為575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這一市場將達到1102 億美元。在此期間,預計全球兒童零食市場的最高漲幅達到6.1%。

在我國,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顯示,0~14歲人口超過2.5億人,占全國人口數(shù)量的17.95 %,較上次整整上升1.35個百分點。同時,疊加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刺激作用,兒童食品作為兒童消費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容量也在不斷擴大,其中兒童零食這一細分領域也吃著政策的紅利迎來了商機。

近幾年來,兒童零食市場不僅是在消費額、消費人數(shù)還是在品牌數(shù)量上均呈現(xiàn)持續(xù)走高態(tài)勢,實現(xiàn)了消費側和供給側的雙向增長。并且,兒童零食較之于整體零食市場,其消費人數(shù)占比和消費額占比持續(xù)提升,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擴大,未來其增長前景十分可觀。


圖源:CBNData


事實上,國內首次明確提出“兒童零食”這一概念是在2020年發(fā)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它對兒童零食在營養(yǎng)、健康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

然而,實際上,在市場端兒童零食卻由來已久。

說到這里,大家一定很好奇,原先那批伴隨80、90后長大的零食品牌,現(xiàn)在怎么樣了?

30多年前,我國早已誕生了諸如喜之郎、達利、旺旺等兒童零食界的元老,并陪伴了幾代人一同成長。但隨著時間發(fā)展,近幾年來這些兒童零食仿佛也上了年紀,一度陷入“中年危機”,這使得我國兒童零食行業(yè)遭遇長久的空窗時期。兩年前《兒童零食通用要求》正式實施后,兒童零食市場涌現(xiàn)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品牌,我國兒童零食行業(yè)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資本也循香而來。

2016年,嬰童食品品牌“寶寶饞了”創(chuàng)立;2019年,兒童奶酪品牌“妙飛”成立;2020年,嬰幼兒輔食品牌“窩小芽”創(chuàng)立;同年,良平鋪子、百草味、三只松鼠等零食巨頭也紛紛成立相關兒童零食子品牌;2021年有關兒童零食的融資更是高達十余起,其中甚至不乏“哆哆貓”之類的新銳品牌在一年之內連續(xù)獲得多輪融資……

兒童零食儼然成為了資本眼里的“香餑餑”。


圖源:CBNData


盡管兒童零食呈現(xiàn)一片藍海的盛況,但由于兒童零食市場存在良莠不齊、不規(guī)范和品牌信任度低等狀況,投訴平臺上不時涌現(xiàn)出“商家虛假宣傳成分”、“產品質量出錯”等問題。

如此種種,家長們真的會放心買單嗎?


“小金主”背后的人

從商業(yè)角度分析,現(xiàn)如今真正掌握兒童零食購買權的或許并不是兒童,而是他們的父母。

與之相比,80、90后在童年選擇零食的自主權明顯要大得多。由于當時物質生活仍處于較低水平,為了迎合當時的市場需求,兒童零食大多都便宜大份,能夠滿足小朋友們過嘴癮的需求。

隨著改革開放,多樣化的零食進入了中國市場,從燕麥到酸奶等,進一步豐富了兒童零食的選擇。兒童零食消費模式也隨之轉變,父母較之于兒童購買力更強,進而推動了兒童零食市場的增長。

在此現(xiàn)狀下,若是品牌只將目光放在兒童身上,卻忽視了更有話語權的家長,顯然是不明智的戰(zhàn)略。

市場研究公司Packaged Facts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對食品和飲料品類的影響無處不在。在購買食物方面,父母很樂意為孩子“揮霍”,大約43%有孩子的家庭每周在相關雜貨上的支出達到150美元。國內市場上,根據CBNData的相關報告顯示,女性、已婚已育人群是兒童零食市場消費的主力軍,2021年女性人群客單價較前一年更高,已婚已育人士客單價持續(xù)領跑其他階段人群。


圖源:CBNData


預計在未來數(shù)年內,千禧一代的父母將代表更大的家長群體,他們將塑造下一代對零食的期望和習慣。由于父母的影響,下一代終身的飲食模式和品牌忠誠度往往在孩童時期就已建立,他們長大之后,會繼續(xù)在孩子能夠做出選擇之前為之挑選信賴的產品。把握代際效應,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是品牌長久生存的不變法則。

作為入局品牌,未來應該如何打造一款父母認可、兒童喜歡的零食呢?


兒童零食路在何方?

目前,我國的兒童零食行業(yè)仍處于發(fā)展初期階段,顯而易見的是,一旦有爆品出現(xiàn),便會出現(xiàn)一堆“復制品”,這也暴露了行業(yè)缺乏研發(fā)能力、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由于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不盡相同,對兒童零食需求不一,這就要求行業(yè)朝細分化、差異化方向發(fā)展。

在未來,實現(xiàn)產品細分化與差異化將會是贏得市場的關鍵。以下是數(shù)食主張解讀國內最新政策與國外最熱趨勢總結的幾大兒童零食創(chuàng)新方向。

1、 不做“小胖墩”

在剛過去不久的520學生營養(yǎng)日里,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讓出席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們憂心忡忡。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數(shù)據顯示,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達19.0%,這意味著每五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一個超重肥胖,我國青少年正在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表面上看來這是營養(yǎng)過剩,實際上這是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專家解釋道,體內脂肪過多會讓孩子們容易缺乏維生素D,從而影響對鈣的吸收和骨骼發(fā)育,甚至引起骨質疏松等問題。

另有研究表明,兒童變身“小糖人”,多半是肥胖惹的禍。“肥胖是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原發(fā)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等成年期高發(fā)疾病的危險因素?!北本┐髮W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馬軍表示。更有長期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時期肥胖者在成年期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約24倍。

因此,維持兒童體重健康勢在必行?!督】抵袊袆樱?019-2030年)》開出“藥方”,兒童科學減重要從調整飲食結構入手,“足量飲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學會選擇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選擇零食”、“避免高糖、高鹽、高油等食品的攝入”。

示例:

以兒童零食聞名的品牌The Collective推出其無糖兒童酸奶系列“suckies”。

據該公司稱,新品采用全天然成分制成,包括英國全脂牛奶和新鮮水果,不另外添加糖,甜味均來自牛奶和水果原始材料。酸奶中還添加了能增強兒童免疫力、有助兒童牙齒和骨骼發(fā)育的維生素、蛋白質和活菌,不含麩質,可滿足兒童每日的均衡飲食需求。秉持著不添加糖也不在口味上妥協(xié)的主張,新的無糖“suckies”共包含三種口味:草莓香蕉、香蕉可可、芒果桃子三種口味,均符合國際HFSS標準。

兒童系列的推出得到了全國媒體宣傳活動的支持,是The Collective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營銷活動之一。為配合營銷,該公司更重新設計了“suckies”的外包裝,不僅提升了其色彩繽紛的風格,還將兒童系列的吉祥物“Alfie the Dog”也印在包裝袋中,使產品在貨架上更加突出,增加對兒童的吸引力。而包裝袋的背面還加印上孩子喜歡的笑話、繞口令和謎語。

The Collective UK營銷總監(jiān)Tor Hunt-Taylor評論道:“我們很自豪The Collective能夠成為創(chuàng)新產品成分和包裝形式的市場領導者,并致力于不斷發(fā)展以滿足新興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美味雖然永遠是我們產品的第一要務,但是我們也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來確保消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可以更加健康,尤其是專為兒童設計的產品?!?/p>

2、 不當“小眼鏡”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呈現(xiàn)出低齡化、高發(fā)率的趨勢發(fā)展,“小眼鏡”狀況越來越多,嚴重影響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近視已成為當前我國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根據2020年國家衛(wèi)健委在北京同仁醫(yī)院發(fā)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到53.6%。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發(fā)生率”也成為焦點議題之一。

那么,除了限制電子產品使用、增加課外活動等護理眼睛的做法,兒童的日常飲食也可以加以輔助。

示例:

德國兒童保健品牌Inne推出了一款護眼維生素軟糖。

產品采用萬壽菊中天然提取的葉黃素與玉米黃質兩種成分,并按專利配方比5:1添加。經研究表明兒童近視與RPE(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密度降低有關,適當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質有助于阻止眼軸伸長,控制近視發(fā)展。同時軟糖中加入了獨特成分內消旋玉米黃質,可保護眼睛抵御藍光,守護黃斑中心;還添加進天然藍莓果汁調味,能加速眼球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使軟糖果香十足,更受兒童喜愛。該產品已獲得美國藥典、NSF(生產質量規(guī)范)及非轉基因安全認證。

3、 既要吃好,也要好吃

在amplifysnackbrands的一項研究中,千禧一代的媽媽們每月為孩子購買的健康零食比其他年齡的父母都多,其中21%的媽媽們在一個月內就嘗試了3種健康零食。千禧一代正在為他們的孩子養(yǎng)成一種以健康為導向的飲食習慣。該研究中,69%的千禧一代媽媽聲稱他們的孩子可以區(qū)分零食是否健康,55%的人表示他們的孩子會依賴家長的選擇。

Tate的一項調查顯示,87%的家長會選擇通過認證的食品。因此,對于家長來說,“清潔”、“健康”的標簽更具吸引力。盡管父母會偏好健康食品,但他們也給予孩子一定選擇零食的權利,僅僅健康但孩子不愛吃的零食他們也不太可能購買。

品牌在創(chuàng)新兒童產品時,應該做到健康、營養(yǎng)與美味的兼顧。

示例:

零食公司 Eat the Change 推出其首個上市的以兒童蔬菜零食Cosmic Carrot Chews。

據悉,該新品系列由四種蔬菜成分制成,其中以胡蘿卜和水果的搭配作為產品主要特色,共包含酸櫻桃漿果、橙芒果和蘋果肉桂三種口味可供選擇,每小袋產品含60卡路里和一份脫水胡蘿卜。

Eat the Change 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斯派克·門德爾松 (Spike Mendelsohn) 介紹,該產品的靈感來源于其對于食物浪費問題思考的結果,該產品既環(huán)保,又是比‘水果零食’更健康的替代品?!拔耶敃r正在研發(fā)一款胡蘿卜片產品,但由于收到另外品種的胡蘿卜,又不能造成食物浪費,于是將它們進行腌制和脫水,結果是它們比薯條具有更加耐嚼、酥脆的口感。最終當我把脫水的胡蘿卜帶回家給兒子品嘗時,他表示很喜歡,那時我知道我們正在完成一件很棒的事情,該產品是既環(huán)保,又是比‘水果零食’更健康的替代品。。”

目前,消費者可在Whole Foods Market Mid-Atlantic、MOM's Organic Market、Erewhon 和 Hy-Vee 等商店購買到新品,也可通過eatthechange官網在線下單,建議零售價為一包4.49 美元,家長可根據自家孩子的營養(yǎng)狀況來選擇,可搭配午餐進行食用。

4、 寓“食”于樂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有許多人缺乏基本的飲食技能和教育,不知道他們的食物來自哪里,如何生產,什么是均衡飲食,也無法選擇和準備健康的食物。英國心臟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37% 的8-14 歲兒童不知道奶酪是由牛奶制成的,36%的人對于薯片的成分一無所知。

Kantar的一項研究顯示,35%的父母會經常購買能讓孩子開心的食物,他們偏好能夠完美結合口味、游戲體驗和包裝設計的零食產品。此類產品不僅能夠對幼兒更有吸引力,還能夠提升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認知能力,在寓“食”于樂的過程中,還能夠開發(fā)兒童社交能力,釋放天性,增加親子時光的樂趣。

短期來看,在接受適當?shù)娘嬍辰逃螅瑑和軌驗樽约哼x擇和準備健康的飲食;長遠來看,食育能夠整體提升國家的“食品智商”。

示例:

知育果子顧名思義是一種可以對兒童產生教育作用,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由日本獨創(chuàng)的糖果。

知育果子是由孩子們自己動手將粉末和水混合,并通過如揉、揉、擠、塑等動作完成的甜食。據說,通過這一過程,孩子們將能夠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在玩樂中成長,自然而然地獲得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

kracie的這款Pop Pinkin Fun Sushiya-san是一種手工制作的甜點,孩子們可以使用粉末和水制作看起來與真實壽司一樣的壽司糖果。一盒產品中包括了蘇打風味的壽司米飯、葡萄風味的金槍魚、蘋果風味的雞蛋以及橘子風味的鮭魚子(孩子們還可以通過滴管等工具做出逼真效果的鮭魚子),通過這些不同造型的食材,孩子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多款壽司。同時,產品還配合了醬油(蘇打味),使得整體還原度更高。另外,作為給孩子們食用的小零食,產品含有有助于骨骼生長發(fā)育的鈣元素,同時不使用人工色素或防腐劑。


數(shù)食主張:

隨著“精細化育兒”逐漸深入新一代父母觀念,他們對于兒童零食在營養(yǎng)、質量、安全等多方面的考核將會愈加嚴格,消費者的需求將推動行業(yè)向多元化、健康化和透明化的方向發(fā)展。團標的推出僅僅只是兒童零食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先決條件,仍需后置規(guī)范,監(jiān)管力度也有待加強。

在此標準下,先入局的企業(yè)應當以身作則,形成品牌美譽,為后來者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于有實力的企業(yè),應當利用數(shù)字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供應鏈,做好食品溯源,從而減少甚至杜絕食安問題的發(fā)生。

與此同時,突破內卷、形成差異化優(yōu)勢的唯一方法就是實現(xiàn)品牌自身的創(chuàng)新與研發(fā),輕營銷、重研發(fā),基于用戶需求與消費者心理開發(fā)產品,如此才能穩(wěn)定品牌的調性、維護客戶的黏性、建立新的品牌壁壘,甚至帶動行業(yè)的轉型升級。

畢竟,只有站在用戶角度的品牌,才是真正被需要的品牌。

閱讀全文>>

夏天要來了,最近的水果市場又熱鬧了起來。

素有“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之稱的水果零售三巨頭——百果園、鮮豐水果、洪九果品,爭相沖擊“水果零售第一股”,讓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到規(guī)模超2億的水果市場。

在【2022每日食品十大年度商業(yè)熱點】之一“果蔬大爆發(fā),掘金天然健康的新風尚”中,F(xiàn)oodaily研究院認為,國內果蔬市場在產品類型、技術含量、場景開發(fā)等方面仍處于初級階段。在追求天然健康新鮮的大趨勢下,消費者對果蔬提出了方便和體驗的更高階需求。

近年來,新茶飲的原料創(chuàng)新帶火了油柑、黃皮、芭樂、刺梨等小眾水果,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椰子、櫻桃等寶藏食材,并積極挖掘其背后更大的商業(yè)價值。作為“第一果蔬大國”,還有哪些寶藏食材值得在“新食品時代”被挖掘和塑造呢?

最近,F(xiàn)oodaily關注到,以陽光玫瑰為代表的“青提”逐漸活躍起來,農夫山泉、元氣森林等眾多品牌不約而同地圍繞“青提”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那么,青提究竟有著怎樣的寶藏價值和商業(yè)可塑性?又會為品類創(chuàng)新帶來哪些可能性呢?


01 為什么我們關注到了“青提”?

提到青提,可能不少人會想到陽光玫瑰。作為青提的代表品種,陽光玫瑰品質最為優(yōu)良,價格曾一度炒作到700元一串。近年來,隨著以陽光玫瑰為代表的青提價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實現(xiàn)了青提自由。飲料、乳品、烘焙等品牌也紛紛選用青提為原料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

飲料品類中,鮮潤香甜的青提與芬芳醇正的茶葉的結合相得益彰,“青提烏龍茶”成為元氣森林、農夫山泉、奈雪的茶、CHALI茶里等品牌的上新選擇,滿足當下消費者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

喜茶延續(xù)多肉葡萄的爆品思路,將青提做深做透。除了推出多款青提果茶飲品,還解鎖了青提面包、青提蛋糕、青提乳酸菌瓶裝氣泡水、青提色聯(lián)名周邊等多種產品形態(tài),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青提體驗。樂樂茶、滬上阿姨、古茗等品牌也紛紛加碼,上新多款現(xiàn)制青提果茶。


圖片來源:元氣森林、農夫山泉、奈雪的茶、喜茶、樂樂茶、滬上阿姨、古茗


咖啡市場上,隨著生椰拿鐵的爆火,鮮果+咖啡制作的“果咖”成為咖啡創(chuàng)新的趨勢之一。據咖門統(tǒng)計,2021年10個連鎖咖啡品牌推出的新品中,46%含有水果元素。

瑞幸在果咖的賽道上持續(xù)發(fā)力,攜2021年夏季爆款“初戀青提拿鐵”升級回歸。清甜青提搭配香醇厚乳,原創(chuàng)0卡糖工藝,減輕消費者甜蜜負擔,一杯縱享甜感、果香與清爽的平衡。

此外,青提在酒精飲料中同樣蘊含發(fā)展?jié)摿?。酒時浪洞察女性輕酒飲市場,以“香水瓶里的微醺茶”為概念,推出青提茉莉冷萃茶酒。RIO上新陽光玫瑰葡萄伏特加風味氣泡雞尾酒,為消費者帶來多元味蕾體驗。


圖片來源:瑞幸、酒時浪、RIO


乳品品類中,青提獼猴桃、青提蘆薈燕麥等創(chuàng)新口味賦予酸奶全新味覺體驗;青提冰沙、青提烏龍雪糕等冷凍甜點為消費者帶來炎炎夏日中的一絲清新冰爽。

烘焙品類中,除了新茶飲門店的青提面包、青提蛋糕,老字號知味觀將青提包入青團,推出茉莉青提青團。新奇口味、季節(jié)限定賦予青團社交屬性,拉近了傳統(tǒng)食品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圖片來源:中街冰點、輕優(yōu)、喜茶、知味觀


那么,青提究竟擁有著怎樣的寶藏價值,被各大品類競相選用?從曾經的天價水果到如今的多品類應用,青提又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青提在未來還有多少創(chuàng)新的可能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青提這個寶藏食材。


02 昔日葡萄界頂流,如今實現(xiàn)消費自由

外表青翠、果肉香甜的青提,原產于美國加州,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于20世紀70年代進行雜交試驗,培育而成的一個葡萄品種。

青提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3、B12、白藜蘆醇等,不僅能為皮膚提供一定的抗氧化保護,還有滋養(yǎng)、健胃、益氣的功效。果實結合緊密,不易裂口,適宜遠途運輸和長期儲存,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發(fā)展葡萄產業(yè)的優(yōu)選品種。

目前,青提已發(fā)展為陽光玫瑰、維多利亞、波爾萊特、雞心白、月亮球、湯姆森、白羅莎等眾多品種。其中,陽光玫瑰品質最為優(yōu)良,也是眾多食品飲料品牌競相選用的青提品種。

陽光玫瑰:“葡萄中的愛馬仕”并非浪得虛名

陽光玫瑰(Shine Muscat,シャインマスカット)最初由日本國家果樹試驗場于1988年在廣島縣安藝津町培育而成。但它并不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品種,而是由歐美雜交品種“安藝津21號”和歐洲品種“白南”雜交培育而成。

位于日本瀨戶內海沿岸的的岡山縣,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2100小時)、降水量少(年降水量1200毫米),加上瀨戶內海溫暖的海風,造就了種植陽光玫瑰的優(yōu)良條件。

岡山縣種植的陽光玫瑰,果香濃郁,皮薄果脆,不酸不澀,汁甜無籽,大名鼎鼎的陽光玫瑰品牌“晴王”(はれおう)便是由岡山縣在2010年注冊。此外,長野縣的“大地的水滴”(大地のしずく)也是陽光玫瑰的代表品牌。

集萬千優(yōu)良品質于一身的陽光玫瑰,價格自然也高于普通葡萄。品質最優(yōu)的陽光玫瑰,一串曾被炒作到12960日元,折和人民幣近700元,因此陽光玫瑰也被稱為"葡萄中的愛馬仕"。

陽光玫瑰的中國本土化探索

2006年左右,我國引入陽光玫瑰品種,全國種植面積約800畝。但由于栽培技術不成熟,種植出來外表呈黃綠色、串型大、果粒小、果肉偏軟。加上中國消費者更喜歡紅色的固有消費心智,陽光玫瑰的本土化種植探索并不順利。


圖片來源:半熟財經


直到2016年左右,本土化種植技術相對成熟,從日本進口的陽光玫瑰在香港也打響了一定的知名度,果農果商在深圳、香港等地開始價格炒作。從最初的300元一箱,最高漲至680元一箱,一車1000余箱的陽光玫瑰半小時便可獲利近60萬元。

社交媒體上,不少KOL熱衷于分享色澤鮮艷的陽光玫瑰。本在國內默默無聞的陽光玫瑰,在媒介推波助瀾下,一時間成為高端、洋氣的水果代表之一。陽光玫瑰在全國的銷售渠道也逐漸打開。

短期大規(guī)模種植,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看到了獲利的甜頭,云南、四川、浙江、湖南、陜西等地開始大量種植陽光玫瑰。據中國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統(tǒng)計,截至2020年,中國陽光玫瑰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約為日本本土的40倍。實際掛果面積30萬-50萬畝,相較2016年增長500倍左右。

日照充足的云南地區(qū)最早在4月就能采摘,直到10月前后全國各主產地均有新鮮成熟的陽光玫瑰上市,短時間內的大規(guī)模擴種,使得陽光玫瑰不再“物以稀為貴”,價格也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最低降至10-20元/500g。

實現(xiàn)了以陽光玫瑰為代表的青提消費自由,除了零售鮮果,新茶飲、咖啡、面包、糖果等產品中也紛紛開始啟用青提,為消費者帶來更高階的青提消費體驗。

但與此同時,一些果農為了搶先上市,采用各種手段“拔苗助長”,良莠不齊的產品品質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青提的市場秩序。


03 放眼全球,解鎖青提創(chuàng)新的N種可能

除了本土食品飲料市場中的相關青提產品,放眼全球,坐擁萬千粉絲喜愛的青提還可以挖掘出哪些應用價值和消費場景呢?

烘焙品類中,韓國休閑零食品牌海太將青提果醬與經典法式點心相結合,在2021年6月推出一款青提果醬法式點心派。青提果醬由應季青提帶皮壓榨制成,充分保留原有果香和甜度。層層酥脆的64層經典法式點心,搭配香甜濃郁果醬,解鎖味蕾極致享受,非常適合下午茶、朋友小聚等休閑時刻食用。產品一經上市,便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美食博主等KOL也紛紛社交媒體上種草分享。


圖片來源:海太


韓國品牌SPC Samlip將現(xiàn)代冷凍甜點概念植入傳統(tǒng)年糕,在2021年夏季為消費者帶來一款青提冰淇淋年糕( )。采用特有的三重填充技術,將新鮮的青提果醬和卡夫奶油芝士、卡仕達醬完美包裹與年糕中,一口縱享三種口味,迎合當下消費趨勢,拉近了傳統(tǒng)食品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圖片來源:SPC Samlip


糖果&巧克力品類中,樂天以時令青提作為巧克力果醬內芯,在2021年11月推出青提夾心加納巧克力(ロッテ プレミアムガーナ フルーツショコラ マスカット)。純天然原料制成的香濃馥郁的巧克力,包裹精選青提制成新鮮果醬,細膩絲滑,甘醇美味。非常適合搭配綠茶、紅茶等熱飲食用,為消費者帶來極致下午茶體驗。


圖片來源:樂天


朝日以青提果汁凍干后的純正果粉為主要原料,在2021年11月推出一款青提風味無糖薄荷糖(ミンティアブリーズ スパークリングマスカット)。無糖配方,0糖低脂的同時保持青提原有果味。滋味緩釋技術,清新口氣,清涼持久。特別添加維生素C。包裝設計上青提、氣泡等元素的應用,為產品增添清爽視覺感受。


圖片來源:朝日


飲料品類中,森永將青提與米酒和碳酸相結合,在2021年9月推出一款青提風味碳酸米酒(スパークリング甘酒 芳醇マスカット)。米酒采用精選酒糟發(fā)酵制成,秋季時令青提的加入使得果味與酒味相得益彰,碳酸的加持賦予產品豐富味覺體驗。


圖片來源:森永


日清將口感清爽的青提果汁加入乳酸菌飲料,在2021年6月推出一款青提風味乳酸菌飲料(ヨーク フルーツリッチピルクル マスカット)。新鮮青提制成的青提果汁清甜爽口,冷藏后非常適合炎熱的夏季飲用。特別添加NY 1301活性乳酸菌,有助于維持腸道內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增殖,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


圖片來源:日清


04 小結

近年來,新消費浪潮裹挾著各種文化觀、審美觀、生活觀、飲食觀呼嘯而來,伴隨著Z世代消費主力的崛起,味蕾的多元碰撞成為消費新利器之一。

Foodaily研究院認為,豐富的食材供給與果蔬制品產品類型、技術含量、場景開發(fā)等方面的不足,是我國果蔬行業(yè)目前面臨的核心共需矛盾。

如何提升品類豐富度,拓展消費場景,增加居民消費意愿,使得產業(yè)端發(fā)展與“第一果蔬大國”的地位相符,將是留給果蔬行業(yè)的巨大挑戰(zhàn)與機遇。

未來,青提作為果蔬中的食材代表之一, 還將呈現(xiàn)出怎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讓我們一起期待!

閱讀全文>>

對很多人來說,徐福記曾代表了新年的味道。作為一代糖果大王,徐福記以“新年糖”起家,巔峰時期創(chuàng)下年銷售增速超20%,連續(xù)17年位居散裝年糖和包裝年糖市場第一的佳績。

孰料,徐福記后來經營業(yè)務每況愈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還多次被傳失寵于母公司雀巢,淪為棄子。

危機之下,徐福記開始謀變,轉向了堅果賽道。這會是一個好選擇嗎?


糖果大王

“南有徐福記、北有康師傅”,這一南一北,曾被譽為臺商在大陸經營的典型案例,也印證了徐福記昔日的輝煌。

1992年,諸多臺商加快了在大陸的投資步伐。其中,以糖果和蜜餞起家的徐家四兄弟便是其中一份子,他們在東莞搭建工廠,從事糖果貼牌加工,再將產品出口到其它國家。

兩年后,在意識到大陸經濟的騰飛將顯著帶動人們對糖果的需求后,徐家四兄弟決定從出口轉內銷,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徐福記”自此走向歷史舞臺。

那個年代,過年是糖果消費量最大的節(jié)點,但當時并沒有糖果品牌想到與新年捆綁,徐福記敏銳察覺到了這個商機,并于1994年推出“新年糖”系列:涵蓋40多種糖果,主打低價策略。多方因素助推之下,徐福記大獲成功,1997年銷售額便突破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徐福記還開創(chuàng)性推出了散裝統(tǒng)一定價以及專柜模式兩大策略,極大簡化了用戶購糖的流程,同時還強化了用戶對于徐福記品牌的認知,為后來的發(fā)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2000年,隨著沃爾瑪、家樂福進入國內,徐福記與這些大型超市建立了供銷關系,開始步入發(fā)展快車道:不僅于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此后銷量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連續(xù)多年位居市場第一。官方介紹顯示,到2007年,徐福記在中國已經擁有 88 家銷售分公司,超過13500個直接管控的終端零售點,成為中國最大型糖果品和糖點企業(yè)之一。


嫁入雀巢

2011年,徐福記迎來轉折點。

這一年,急于在中國擴張業(yè)務的雀巢以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徐福記60%的股權,徐家四兄弟持有剩余40%的股權。

雀巢收購徐福記背后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擴充自己的產品線,當時雀巢在糖果這個品類上有缺口,需要補全去跟同為食品巨頭的瑪氏競爭,而徐福記是當時最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徐福記擁有1.8 萬條散裝柜資源,以及深耕數(shù)年的三四線、鄉(xiāng)鎮(zhèn)農村市場,這對雀巢的下沉有極大幫助。

反觀徐福記“賣身”,則是其希望借助雀巢的資金與研發(fā)投入,鞏固自身在市場上的地位,并與瑪氏、阿爾卑斯、億滋國際等糖果品牌競爭。

一方有錢、懂研發(fā),另一方有品牌影響力、有渠道,兩者牽手一度被市場認為是強強結合,并寄予厚望。然而事與愿違,后來雀巢雖借助徐福記的線下經銷商渠道迅速打入中國二三線城市,徐福記卻并未因為雀巢的加持而蒸蒸日上,反而每況愈下。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被雀巢收購后,徐福記多次陷入食品安全的泥淖,先是2012年春節(jié),徐福記多個產品被查出使用了食品安全法明確禁止添加的TBHQ和BHT(兩種抗氧化劑,存在致癌風險),后又被曝出內部食堂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員工集體食物中毒。對消費者和員工的健康視而不見,讓彼時已成為的"外資"徐福記備受輿論譴責。

另一方面在于錯失互聯(lián)網紅利期。2013年開始,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線上購物的興起,讓渠道迎來了洗牌,然而沉浸在往日線下輝煌里的徐福記并未抓住機遇,直到2018年才開始轉型線上,最終落人一步。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徐福記定位的“新年糖”策略逐漸失效。過往財報數(shù)據顯示,過去春節(jié)期間糖果銷售額能占到徐福記全年40%的銷售額,這也意味著春節(jié)的銷售成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徐福記的命脈;但如今,隨著市面上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人們在新年招待客人時不再只掏出糖果,還有堅果、零食以及水果等等,同時糖果也不再是逢年過節(jié)送禮的唯一佳品。

多方原因導致徐福記營收增速逐漸放緩。IC實驗室數(shù)據顯示,2014年,徐福記市場份額跌至國內第三,跌落“糖果大王”寶座。到2019年,徐福記的營收只有50億元,低于被雀巢收購前的近52億元。這意味著,近10年時間里,徐福記不過是原地踏步。

此后,徐福記更是一蹶不振,不僅被雀巢在財報中劃歸到了“其他收入”,不再單獨展示,甚至多次傳言將被雀巢拋售,淪為棄子。


轉型堅果

徐福記式微背后,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與國內糖果行業(yè)蕭條的大背景也有很大關系。

Foodaily數(shù)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糖果市場的總規(guī)模年均增長率只有2%,在休閑食品這個賽道上墊底。

與此同時,奶茶、蛋糕、甜品等品類的興起成為時下年輕人獲取“甜蜜”的新形式,“舊愛”糖果有了新的替代品之后逐漸被拋棄。

在整個大賽道疲軟的情況下,徐福記開始向堅果轉型,希望借助堅果行業(yè)的大健康屬性,疊加自身的品牌與規(guī)模效應,形成新的增長引擎,同時期望借力堅果的上升勢頭,帶動其糖果品類的銷量。

為與傳統(tǒng)的堅果巨頭三只松鼠、百草味、煌上煌等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徐福記除推出堅果單品外,還打造了多款堅果混搭禮盒,其內均搭配了不同的自家經典糖點,希望以“堅果+糖果”的多產品組合模式吸引消費者。

堅果賽道發(fā)展空間確實不容小覷。Frost&Sullivan數(shù)據顯示,堅果炒貨休閑零食市場2020年零售額為1415億元,預計接下來5年仍將以9%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市場前景廣闊。

只是,徐福記想要與布局線上多年的堅果品牌們競爭,難度并不小。目前,徐福記的堅果+糖果禮包僅在京東店鋪上線,且從2020年上線至今,底下商品評論不過20W+,反觀三只松鼠家產品評論均在300W-500W。

守成難,轉型更不易。從笑傲糖果江湖,到如今業(yè)績不斷下滑、轉型前途未卜,糖果大王的翻身仗恐怕沒那么好打。

閱讀全文>>

近日,三只松鼠發(fā)布了2021年全年業(yè)績公告,報告顯示,2021年三只松鼠實現(xiàn)營收97.7億元,同比下降0.24%;凈利潤4.11億元,同比增長36.43%。

另外,隨著一同發(fā)布的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營業(yè)收入與凈利潤雙雙同比下降15.85%和48.75%。

股市方面,和上市初期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巔峰時股價91.09元/股,市值超360億元不同,財報發(fā)布前,三只松鼠股價報收29.27元/股,截至4月26日收盤,三只松鼠報22.32元,跌幅7.08%,盤中曾跌超20%,總市值僅89.5億元,不到巔峰時期的1/4。



01 營收連續(xù)2年下滑,凈利獲增長

三只松鼠打破了以往“增收不增利”的現(xiàn)象,2021年全年營業(yè)收入97.7億元,微降0.24%,這是連續(xù)第二年出現(xiàn)營收下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4.11億元,同比增長36.43%。



流量分化和疫情反復帶來的持續(xù)影響,導致傳統(tǒng)電商營收下滑和門店業(yè)務增長放緩,營收整體維持穩(wěn)定。

對于利潤的增長,三只松鼠表示,在戰(zhàn)略轉型期以“利潤產出”為導向,上半年,通過全渠道成本管控和供應鏈效率提升,實現(xiàn)利潤顯著增長,而下半年,則圍繞主品牌堅果心智打造投入億級品牌費用,一定程度上影響短期利潤表現(xiàn),但有助于帶動長期可持續(xù)增長。

但是2022年一同發(fā)布的一季報中顯示,今年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均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一季度營收30.89億元,同比下滑15.85%;凈利潤1.61億元,同比下滑48.75%;基本每股收益0.4元/股,同比下滑49.37%。

一般來說,一季報應該是4個季度中較為亮眼的報告,作為休閑零食企業(yè),每年的春節(jié)旺季、年貨節(jié)期間也能給三只松鼠帶來大量營收。2020年一季度三只松鼠營業(yè)收入34.12億元,占全年總營業(yè)收入的35%,2021年一季度營業(yè)收入為36.71億元,同比增加7.59%,占全年總營業(yè)收入的38%,而今年第一季度僅實現(xiàn)30.89億元的營業(yè)收入。

對此,三只松鼠表示,營收方面,主要由于年貨節(jié)檔期對一季度銷量產生一定影響;由于疫情導致部分區(qū)域階段性物流停運,線上銷售出現(xiàn)下滑;去年四季度終止過去粗放型分銷業(yè)務導致分銷收入出現(xiàn)一定折損;受疫情影響,報告期內超300家店鋪出現(xiàn)階段性閉店,銷售收入下滑等。

從收入渠道上看,2021年三只松鼠線上實現(xiàn)收入64.79億元,同比下降10.39%。其中,其中2021 年天貓系和京東系營收分別為29.56億元、24.08 億元,同比均下降22.32%、11.84%。線下渠道方面,2021 年線下實現(xiàn)收入32.91 億元,同比增加28.39%,線下營收占比提升至33.69%,同比增加7.51%。

三只松鼠線上業(yè)務收窄,聚焦線下渠道發(fā)展。

具體來看,線下銷售門店方面,2021年三只松鼠投食店新開12家,閉店43家,截至期末累計140家,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8.1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6.39%,占總營收8.37%。

聯(lián)盟店新開341家,閉店288家,截至期末累計925家,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7.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3.3%,占總營收7.67%。其中,品牌使用費收入0.35億元、產品銷售收入7.14億元。三只松鼠創(chuàng)始人章燎原曾宣布的“萬店計劃”,預計2022年開出10000家線下店的計劃也落空。

新分銷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6.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16%,占總營收16.47%。

財報顯示,區(qū)域經銷為2021年新增業(yè)務,于2021年10月正式啟動招商,11月基本完成首批經銷商招募及產品匹配,于12月正式向全國分銷終端鋪貨。報告期內區(qū)域經銷業(yè)務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4.37億元,毛利率為24.41%,三只松鼠表示區(qū)域經銷將作為公司未來線下擴張主要模式。

品牌方面,主品牌三只松鼠營收92.35億元,占比94.5%,子品牌“小鹿藍藍”主打嬰童食品,營收4.92億元,占比5%,其他品牌營收0.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時,三只松鼠就已經從單一品牌,逐步向多品牌拓展,打造“1+N”的多品牌矩陣,孵化了嬰童食品品牌“小鹿藍藍”、寵物食品品牌“養(yǎng)了個毛孩”,“鐵公雞”、“喜小雀”等品牌嘗試進入細分賽道。但是目前,除了“小鹿藍藍”,其他品牌均已放棄。


02 未來十年計劃

2022年,三只松鼠創(chuàng)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作為最早吃到互聯(lián)網電商紅利的那一波品牌,三只松鼠也連續(xù)多年位列國內主流電商渠道零食類目銷量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三只松鼠還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戰(zhàn)略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公告》,該公告明確未來十年,三只松鼠的戰(zhàn)略方向為“聚焦堅果產業(yè),打造多品牌模式,逐步向健康化、數(shù)字化、全球化邁進”。

三只松鼠將從電商向全渠道轉型,從單一品牌向多品牌轉型,重構品牌力、渠道力與產品力。這次轉型,意味著松鼠以電商為核心的創(chuàng)業(yè)時代結束。

公告稱隨著轉型升級帶來的一系列舉措,將會對公司短期業(yè)績受到一定影響,為此,三只松鼠表示:已全面暫停門店擴張,并且大力度關停不符合長期定位、業(yè)績不佳的門店,下一步將著力提升單店盈利能力,聚焦優(yōu)質門店的高質量發(fā)展。

另外,對于在二級市場表現(xiàn)不佳,三只松鼠也給予了回應。三只松鼠表示,二級市場股票價格最終是企業(yè)長期發(fā)展價值在二級市場的具象體現(xiàn)。

目前三只松鼠正處于戰(zhàn)略轉型期,隨著渠道策略大調整、加大對供應鏈的建設力度、探索基于核心技術突破的產業(yè)研發(fā)、實施事業(yè)部制組織變革等系列舉措的推行,公司短期業(yè)績預計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03 一代網紅零食品牌們自救之路

2001年,自稱“松鼠老爹”的章燎原還是一家堅果公司的山核桃銷售員,他的零食帝國夢才剛剛萌芽。

十多年后,三只松鼠坐上了第一批互聯(lián)網紅利的順風車,2015年雙11單日銷售額已達2.51億元,全年銷售額達24億元。大單品“堅果”深入人心,堅果大禮包還是眾多年輕人過年過節(jié)送禮的必備品。

這么多年過去了,流量紅利見頂,產品雖有出新,但是依然給人一種提起三只松鼠就覺得是堅果類零食。

產品同質化嚴重仍然桎梏行業(yè)發(fā)展,而嚴重依賴于電商平臺導致銷售渠道單一,這也是百草味、良品鋪子、鹽津鋪子們面臨的問題。

兩年前,百事公司剛收購了百草味。2021年6月初,百草味第一家加盟店在溫州開業(yè),此后又迅速開了十多家新店。其目標是在2022年開出200家新店,但是今年1月份,百草味才宣布線下加盟門店數(shù)量剛突破25家。

同為上市企業(yè)的良品鋪子,截至今日收盤,與三只松鼠的股價巧合一致,報收22.32元/股,市值89.5億元,也同樣市值不足巔峰時期的1/4。

財報顯示,良品鋪子2021財年營業(yè)收入93.24億,同比增長18.11%,凈利潤2.82億,同比下降18.06%,扣非凈利潤2.06億元,同比下降25.15%。2021年,良品鋪子主營業(yè)務的銷售費用高達16.72億元,同比增長29.83%。良品鋪子解釋為:促銷費用增加,公司通過加大精準推廣的費用促進曝光引流以帶動銷售增長,其中社交電商業(yè)務隨著規(guī)模的增加,促銷費用投入增加。

而2021年,良品鋪子主營業(yè)務的研發(fā)費用為3966.56萬,僅占營收的0.43%。門店方面,2021年末,良品鋪子共擁有線下門店2974家,遠超前兩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三只松鼠銷售費用超過了20億元,同比增長達21%。大幅增加廣告營銷費用,也沒有改變三只松鼠營收下降的狀況。

其他上市零食企業(yè)業(yè)績也遇困境,鹽津鋪子2021年實現(xiàn)營收22.82億元,同比增長16.47%;凈利潤為1.51億元,同比下滑37.65%。另外,勁仔食品2021年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22.21%,凈利潤同比下降17.76%。

對于線下門店的體驗,不少消費者表示,線下購買顧客的選擇權更大,商超里堅果零食都差不多,這些從前的網紅品牌現(xiàn)在也不再“網紅”了,可替代性很強。

線上平臺的零食品牌偶爾還會有打折、贈送優(yōu)惠券等活動,但是到了線下,考慮到店鋪租金、人工費用等,很多商品原價出售,就顯得價格更貴,顧客往往過而不入是這些零食品牌線下門店的現(xiàn)狀。

閱讀全文>>

鐵打的資本市場,流水的行業(yè)一哥。

近日,享有“網紅零食第一股”美譽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只松鼠”,300783.SZ)發(fā)布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這是一份令投資者“失望”的財報,不僅沒有跑贏大盤,而且延續(xù)了營收下滑的頹勢。

要知道,沒什么能比亮眼的業(yè)績更能打動投資者的心。反映在資本市場上,三只松鼠股價斷崖式暴跌。財報發(fā)布后的4月25日、4月26日,三只松鼠接連兩日大跌,其中4月25日收跌17.94%,4月26日收跌7.08%,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3.74%。

但貝多財經發(fā)現(xiàn),與股價暴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包括光大、中銀、民生、招商,天風以及中信等券商均對三只松鼠維持/給予“買入”或“增持”評級,給出的理由大多與“即使公司處于戰(zhàn)略調整初期,資源投入較大,但轉型利好長期發(fā)展”等類似。

盡管如此,三只松鼠更是在2022年4月26日盤中一度跌至19.45元/股,股價再創(chuàng)年內新低,收盤時總市值降至89.50億元。而在發(fā)布財報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022年4月22日),三只松鼠的市值則為117.37億元,相對蒸發(fā)約28億元。

過去幾年,三只松鼠雖然實現(xiàn)了從電商小店到百億企業(yè),但能熬過從電商品牌到全域品牌的漫漫轉型路嗎?


一、2021年打了一場“敗仗”

2021年,三只松鼠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97.70億元,同比下降0.24%。

據貝多財經了解,這已經是三只松鼠第二次出現(xiàn)收入下滑的情況。相比之下,三只松鼠2019年的收入為101.73億元,同比增長45.3%,而2020年則同比下降3.72%至97.94億元,2021年延續(xù)了下降態(tài)勢。

同為堅果炒貨賽道的玩家,在三只松鼠“疲軟”之際,良品鋪子(603719.SH)和洽洽食品(002557.SZ)卻在以兩位數(shù)的增幅快速發(fā)展。據此前良品鋪子和洽洽食品先后發(fā)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兩者營業(yè)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8.11%至93.24億元、同比增長13.15%至59.85億元。

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的2020年,良品鋪子的收入也實現(xiàn)營收78.94億元,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為3.44億元,同比增長0.95%。同期,洽洽食品實現(xiàn)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9.4%;凈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30.7%。

令三只松鼠最為“窒息”的莫過于良品鋪子的緊追不舍。2020年,兩者營收差距19億元,短短1年后差距已縮小至不足5億元。在此背后,是良品鋪子的收入連續(xù)多年實現(xiàn)增長,而三只松鼠的收入已經連續(xù)兩年下滑。

此外,三只松鼠2022年第一季度不僅沒有實現(xiàn)好轉,反而每況愈下。

財報顯示,三只松鼠在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xiàn)營收30.89億元,同比下降15.85%;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下滑48.75%。據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三只松鼠當期的營收同比增長7.58%至36.71億元;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3.15億元,同比增長67.57%。

2019年第一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三只松鼠分別錄得收入28.68億元和34.12億元。據此來看,三只松鼠2022年第一季度的收入還不及新肺炎爆發(fā)的2020年初。

按照這樣的趨勢發(fā)展下去,2022年三只松鼠很可能被良品鋪子反超,那時“行業(yè)一哥”的位置就要拱手相讓了。

對此,三只松鼠解釋稱,“今年的春節(jié)比去年春節(jié)早11天,而春節(jié)前40天為公司年貨節(jié)銷售旺季,年貨節(jié)檔期對一季度銷量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流量分化背景下,線上業(yè)務競爭持續(xù)加劇,出現(xiàn)銷售下滑;另外,疫情背景下,部分區(qū)域階段性物流停運,線上業(yè)務訂單交付受到影響,線下也有超400家店鋪出現(xiàn)階段性閉店。”

聰明的資本錢往往會貨比三家,面對業(yè)績增速如此“疲軟”的三只松鼠,資本接連出逃。

業(yè)績發(fā)布的次日,三只松鼠股價斷崖式暴跌,由2022年4月22日的收盤價29.27元/股下跌至25日(23日、24日休市)的收盤價24.02元/股,降幅高達17.95%;短短1個交易日市值“蒸發(fā)”21億元,市值跌至百億元以下。

2022年4月26日,三只松鼠的股價再度下跌7.08%至22.32元/股,市值降至89.50億元,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的市值累計減少約28億元。

這里不妨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些。事實上,三只松鼠股價自2020年5月中旬以來就開始波動式暴跌,較2020年5月18日的最高價90.83元/股已跌去逾七成。


資料來源:Wind;三只松鼠日K線圖。


對比洽洽食品,2021年財報發(fā)布后迎來“漲”聲,截至4月25日報收56.50元/股。


資料來源:Wind;恰恰食品日K線圖。


據Frost&Sullivan數(shù)據顯示,預計2025年我國休閑零食行業(yè)零售額將達到11,014億元,2020-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7.3%,保持穩(wěn)健增長;堅果炒貨作為休閑食品中的新興品類,符合健康化的長期趨勢,仍處于蓬勃發(fā)展中,2020-2025年市場規(guī)模年復合增長率達9.0%。

這意味著,身處規(guī)模持續(xù)擴張的堅果炒貨賽道,三只松鼠營收卻“逆勢”下滑,顯然沒有充分享受到市場增長紅利。

對比過去,在2019年營收破百億后連續(xù)兩年下滑;對比同行業(yè),較良品鋪子和恰恰食品兩位數(shù)增長略顯“疲憊”;雖身處規(guī)模持續(xù)擴張的堅果炒貨賽道,但卻“逆勢”下滑,三只松鼠2021年無疑是打了一場“敗仗”。


二、從電商向全渠道轉型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營收持續(xù)下滑的進程中,三只松鼠的凈利潤規(guī)模卻實現(xiàn)較大幅度上漲。

據2021年財報顯示,三只松鼠當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6.43%至4.1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0.69%至3.2億元。


資料來源:三只松鼠2021年年度報告。


筆者認為,與市場大多數(shù)“增收不增利”的企業(yè)相比,三只松鼠之所以能在營收連續(xù)下滑的同時實現(xiàn)利潤較大幅度的增長,主要源于其發(fā)展模式的轉型升級。

不知不覺中,2012年出道的三只松鼠已走過了十個年頭,受益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巨大紅利,三只松鼠連續(xù)多年位列天貓、京東兩大電商平臺休閑零食類目銷量第一。但面對流量紅利的衰退與激烈的行業(yè)競爭,三只松鼠這個“龐然大物”也在積極謀求轉型。

從發(fā)展模式來看,三只松鼠要從電商向全渠道轉型,從單一品牌向多品牌轉型,重構品牌力、渠道力與產品力。這也就意味著,三只松鼠以電商為核心的創(chuàng)業(yè)時代結束,同時以堅果供應鏈為核心和全渠道、多品牌布局的壯年時代開啟。

門店體系戰(zhàn)略調整方面,三只松鼠放棄此前門店規(guī)模化、粗放型的發(fā)展模式,已全面暫停門店擴張,并且大力度關停不符合長期定位、業(yè)績不佳的門店,下一步將著力提升單店盈利能力,聚焦優(yōu)質門店的高質量發(fā)展。

聚焦堅果戰(zhàn)略下優(yōu)化SKU方面,從聚焦堅果和打造多品牌模式出發(fā),三只松鼠主品牌將持續(xù)縮減SKU,建立以堅果為核心的心智認知,在推出精選零食滿足電商多品類銷售特性的同時,孵化細分單品品牌,對不符合品牌認知、單品規(guī)模不足、盈利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多個品類逐步停止銷售。

分銷渠道拓展和供應鏈建設方面,三只松鼠以“利潤產出”為導向,將實施全域化分銷渠道的布局與基于一二三產融合發(fā)展的供應鏈模式,通過全渠道成本科學管控和供應鏈效率提升,達到利潤增長。

與此相對應,三只松鼠發(fā)展路徑同樣處于轉型升級中,將以科技為核心,深耕產品和產業(yè),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具體而言,三只松鼠將依托在堅果領域的規(guī)模優(yōu)勢,持續(xù)強化科技研發(fā)與品牌力打造,通過建立示范或聯(lián)盟工廠等供應鏈創(chuàng)新模式間接進入二產滲透一產,以此大力推動工業(yè)化水平提升和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附加值提升。

不可否認的是,企業(yè)轉型都會經歷“陣痛”期,更何況是行業(yè)一哥,但從長期來看,轉型所帶來的“利”往往大于短期的“弊”。處于陣痛期的三只松鼠,雖短期業(yè)績受到一定影響,但護城河有望加固。


三、“叫好不叫座”

據三只松鼠財報發(fā)布后不久,各大券商均相繼發(fā)布評級報告。從研報表象來看,各券商紛紛看好三只松鼠。

4月26日,光大證券發(fā)布研報稱,維持三只松鼠“增持”評級,并稱即使公司處于戰(zhàn)略調整初期,資源投入較大,并將未來兩年凈利潤預測下調約40%至4億元左右,但考慮到該公司轉型利好長期發(fā)展,維持“增持”評級。

同日,中銀證券發(fā)布研報稱,給予三只松鼠“增持”評級,并稱即使將2022年每股收益下調26.4%至0.75元/股,但將未來兩年每股收益上調20%至1元/股左右,考慮到轉型期所面臨的短期業(yè)績波動,調整至“增持”評級。

同樣的,民生證券發(fā)表研究報告指出,維持三只松鼠“買入”評級,并稱即使2022年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預測同比下降4.7%至3.9億元,但考慮到該公司進行全面轉型升級,建立多品牌矩陣,推動全渠道發(fā)展,未來成長潛力充足,維持“買入”評級。

此外,招商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天風證券維持“買入”評級;中信證券則維持“增持”評級。

但市場并不買賬,三只松鼠的股價持續(xù)下跌,市值亦是如此。

對比來看,當前(截至2022年4月26日收盤)洽洽食品的市值為290.41億元,約等同于三只松鼠(89.50億元)+良品鋪子(89.50億)+良品鋪子/三只松鼠(89.50億元)。

其中,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的市值已經達到同一水平線,均為89.50億元,約等于三分之一個洽洽食品。洽洽食品。

未來,三只松鼠如何捍衛(wèi)“行業(yè)一哥”的位置?又能否順利完成轉型?還是個未知數(shù)。

閱讀全文>>

咚咚最近愛上了一款巧克力夾心小熊餅,當她準備在某橙色軟件上下單時,帶有“低價標簽”的同款吸引了她的注意。一般來說,這款小熊餅干的單價要十元左右,但是這家店卻僅需一半的價格就能輕松拿下,只是加購時顯示商品的保質期只剩三個月左右。

猶豫之余,咚咚翻看商品的評論,好像并無不妥,并且店鋪顯示回頭客有10w+,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咚咚下了一單。收到貨后,咚咚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款所謂的“臨期食品”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口味來說都與之前的一模一樣,心想這次的羊毛薅對了。

其實,像咚咚一樣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shù)。在豆瓣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2020年9余月成立至今已擁有超過9萬名成員加入;在微博上,#年輕人買臨期食品來減少浪費#話題的閱讀人數(shù)已超過1億;據淘寶聯(lián)合科普中國發(fā)布的《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統(tǒng)計,淘寶上有近萬家臨期食品店鋪,每年約有逾210萬人在淘寶購買臨期食品。

與此同時,線下的臨期食品店也在蓬勃開業(yè),甚至成為眾多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目的地。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購買臨期食品,甚至成為一種消費新潮流。那么,臨期食品消費市場藍海究竟有多大?

頭豹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yè):臨期食品出圈邏輯探析》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臨期食品市場規(guī)模達到194億人民幣,預計將在2021年突破200億人民幣,并且隨著供給側改革與需求規(guī)模的擴大,臨期食品市場預計將在2021年-2025年迎來加速增長,擁有廣闊的未來前景。


圖源:頭豹研究院


面對200億的誘惑,引得不少企業(yè)入池搶食,使原本冷門的“臨期食品”竟演變成一樁熱門生意。但如今疫情嚴峻,商業(yè)環(huán)境更是撲朔迷離,企業(yè)要想入局,僅憑機遇顯然不夠,必須得了解什么是“臨期食品”,還需要摸清其背后的商業(yè)邏輯以及存在的風險。只有這樣,腳踩風口的玩家們才有迎風起飛的可能。


一、資本也愛吃“臨期食品”  

所謂“臨期食品”并不是“過期食品”,對于“臨期食品”,人們最關注的就在于其“臨界期”究竟有多久。根據全國各省市對于臨期食品的地方管理規(guī)定,“臨期”的定義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處于保質期滿日之前的指定天數(shù);第二種是處于保質期滿日之前特定比例天數(shù),具體食品品類不同,可參考以下表格。



關于臨期食品的安全性問題,華東理工大學FDA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也曾表示,只要食品在保質期內儲存得當,品質和安全均未出現(xiàn)問題,就可放心食用。并且,市面上出售的臨期食品價格通常僅為其原價的30%-50%,其中甚至不乏大牌,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十分具有誘惑性的。

百億風口疊加龐大的消費群體,讓本不太受寵的臨期食品搖身一變成為“香餑餑”,就連資本也迫不及待地想來嘗一口。據數(shù)食主張不完全統(tǒng)計,2021年里就有好特賣、實惠幫、嗨特購等多個臨期食品品牌獲得融資,且金額一度高達數(shù)千萬人民幣。

除了融資動向,臨期食品的火爆還體現(xiàn)在新近激增的企業(yè)數(shù)量上。數(shù)食主張查詢天眼查的數(shù)據得知,截至2022年4月中旬,與“臨期食品”、“打折食品”、“特賣食品”相關的企業(yè)達1233家,其中近5年成立的有742家,超過半數(shù)。



從上述數(shù)據可以看出,在資本加持下,臨期食品賽道自2020年爆發(fā)以來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其規(guī)模不斷擴大,覆蓋線上線下多種銷售渠道。在線上渠道,臨期食品主要活躍在電商購物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微信社群和類似于“甩甩賣”等APP中;在線下,消費者則偏向去臨期食品超市如“好特賣”、商超的臨期食品專柜或生鮮店鋪打折區(qū)購買。


圖源:頭豹研究院


雖然臨期特賣超市是近兩年才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里,但事實上,我國的臨期食品并不是一門“新生意”,這個賽道由來已久,可以說是與食品零售業(yè)相伴相生。

在2010年以前,由于監(jiān)管比較寬松,臨期食品主要流通在一些街邊的零售店;2010年-2015年,品牌開始采用設立直營店的方式向顧客銷售臨期食品;2016年-2020年隨著社區(qū)團購的興起,臨期食品通過許多“專場促銷活動”走進人們的生活,并且市面上開始相繼出現(xiàn)臨期食品集成店;2020年至今,直播電商的興起為臨期食品帶來巨大的流量,同時線下連鎖的臨期食品折扣店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呈井噴式爆發(fā)。

引人深思的是,為何臨期食品賽道偏偏在近兩年才迎來春天?其爆紅絕非偶然,除了資本的助力,究竟還有哪些因素在作用?


二、臨期食品成為“新食尚”

在過去,去超市搶購“特價食品”仿佛是老年人的專利,對于其他年齡段的人來說好像并不太“入流”。可如今,情況卻發(fā)生了變化。

有意思的是,年輕一代竟成了購買臨期食品的主要人群。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中國臨期食品用戶畫像可知,購買臨期食品的人群中22-40歲的中青年群體占據壓倒性優(yōu)勢,達到了74.6%,并且臨期食品的消費群體超過半數(shù)都分布在一二線城市,且以中等收入人群居多,在性別上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接近六成。


圖源:艾媒咨詢


一方面,由于大眾的消費意識不斷覺醒,他們對于高保值率、能夠長期使用的東西往往愿意付出更高的代價,但是對于如食品等快消品類則傾向更經濟實惠的選擇。盡管臨期食品可能在口感、營養(yǎng)成分、色澤等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基本沒有太大的安全問題,相比于其經濟實惠的價格,更是瑕不掩瑜。所以說,購買臨期食品既能帶給他們“薅到羊毛”的爽感,又能滿足其追求性價比的需求。

另一方面,年輕人熱衷于購買臨期食品并不是因為變窮了,上述數(shù)據表明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目標人群都是收入不低的都市白領。究其消費內核,主要是由于這一屆年輕人開始變得更加注重“性價比”消費,他們既希望盡可能的“對自己好一點”,又不愿意為此付出過多的金錢。事實上,這也側面反映出大眾的消費觀正發(fā)生巨大改變,當代年輕人早已不再是“盲目消費”的代表,相反,他們的消費觀變得愈發(fā)理智,并且正在用更加理性的消費方式對抗著“消費主義”的侵襲。


圖源:innovationnewsnetwork


除此之外,“食物浪費”這一全球性問題正在引起世界各地人民的關注,人們購買臨期食品的另一大原因是希望借此貢獻自己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力量。根據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2021年食物垃圾指數(shù)報告估計,光是在2019年全球就產生了9.31億噸食物垃圾,占據了全球糧食產量的17%,其中有超過六成的浪費來自于家庭的日常生活,其余來自食品零售和餐飲業(yè)。2021版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狀況》曾指出,由于新冠的原因,2020年的世界饑荒問題正在急劇惡化,據其估計,全球有多達8.11億人挨餓,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1.6億人,其中亞非拉等發(fā)展中國家約有23.7億人遭受中度或者重度糧食安全問題的困擾。

盡管新冠對近兩年全球饑荒問題造成了巨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饑荒問題更多歸因于食物浪費,對此無論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負有一定責任。根據環(huán)境署統(tǒng)計,2019年全美有35%的食物根本未被食用,甚至未被出售,由此造成的浪費相當于美國GDP的2%;在日本,這一數(shù)字同樣驚人,達到了600萬噸;在中國,據統(tǒng)計中國城市餐飲業(yè)每年的食物浪費總數(shù)估計在170-180 億公斤之間。環(huán)境署曾統(tǒng)計,全球 8%-10%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于食物浪費,原本可以供給饑餓人群食用的食物卻流入垃圾場、下水道或焚化爐中,環(huán)境也因此不堪重負。


圖源:騰訊網


事實上,國內早在2013年就發(fā)起了“光盤行動”,打擊吃播等浪費行為,而在2021年4月我國通過了《反食品浪費法》,進一步規(guī)范了臨期食品市場,其中規(guī)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一系列政策的頒布,不僅標示著大眾消費觀念的升級,更是為臨期食品賽道保駕護航?,F(xiàn)如今,國內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與Z世代們意識到了食物浪費給地球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因此老一輩的“節(jié)儉主義”正在卷土重來,購買臨期食品甚至成為年輕人的驕傲。

然而,臨期食品的走紅不僅僅是靠資本的助推和消費觀念的“復古”,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其產業(yè)鏈和商業(yè)模式的變化,那么這門生意究竟是怎樣靠“自己”從冷門走向熱門呢?


三、臨期食品哪里“有利可圖”?

臨期食品賽道的大爆發(f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國零食行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提到臨期食品就不得不談談整個零食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在我國零食行業(yè)起步時期,大眾對于零食的需求僅僅停留在補充飲食的淺層次需求上,隨著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人們開始注重零食的品質,行業(yè)開始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零食制造商和零食店,但彼時人們也只是能在線下有限的店鋪里購買商品。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電商開始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線下店鋪不再是人們僅有的購物渠道,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在各個渠道都催生了零食巨頭品牌,如何把控消費者的需求變成了各大品牌的“必爭之地”。

現(xiàn)如今,零食行業(yè)已走向成熟,全渠道均已形成綜合性的零食品牌商,消費者的選擇多種多樣,但與此同時,行業(yè)也陷入了同質化的困境,如何做到差異化競爭直接決定了品牌經營的成敗,而“臨期食品”這顆滄海遺珠既為品牌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突破口,又使消費者以一種性價比極高的方式達到了愉悅的購物體驗,實現(xiàn)了顧客與賣家雙贏的局面。

根據前瞻研究院的推算,我國零食行業(yè)的總產值將在2026年接近4.7萬億元,在如此龐大的規(guī)模下,就算保守估計當年的零食行業(yè)僅有1%的庫存沉淀,臨期食品也將形成471億元的巨大市場規(guī)模。


圖源:前瞻研究院


 從前,臨期食品無非是迎來被丟棄、被贈送、打折出售等“下場”,但是均未物盡其用,要么是造成了浪費,要么是處理量較小,并且由于擺放雜亂也不方便顧客選購。近年來,臨期食品行業(yè)不斷完善,現(xiàn)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

我國的臨期食品產業(yè)鏈主要可以粗略劃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上游主要負責供給,主要包括品牌商、代理商、批發(fā)商等,中游的臨期食品集成店則負責整合上游提供的產品,售賣給下游的個人消費者和公益機構等。在整個供應鏈中,臨期食品集成店獲利最高,達30%-50%。


圖源:艾媒咨詢


2020年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對線下實體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大量的食品滯銷于倉庫中。但危機往往伴隨著轉機,正當產業(yè)鏈上游正因為庫存積壓而一籌莫展時,不少品牌商趁此機會低價收購了大批臨期食品,迎來了大好“錢途”。

公開數(shù)據顯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好特賣”如今線下門店超過400家,輻射范圍包括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個一二線城市,據其官網介紹計劃在未來三年將門店擴充至5000家。

然而,大規(guī)模擴張期過后,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將成為未來臨期食品行業(yè)關注的焦點。


四、臨期食品未來該如何劈波斬浪?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 

臨期食品行業(yè)高速發(fā)展的背后,貨源不明、包裝不合格、有效期不明朗等諸多“貓膩”令消費者無法忽視,帶來陣陣質疑聲。如今的法律法規(guī)只是規(guī)定了“臨期食品”的期限,但由于受到物流、溫度,倉儲環(huán)境的影響,真正到消費者手中的食品品質難以確保,畢竟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是“以折扣價購買非折扣質量”的商品,而當產品出現(xiàn)了品質問題時一般不會再次購買。根據艾媒咨詢2020年臨期食品的相關報告顯示,60%以上的消費者對臨期食品有負面印象。

除了“外患”,臨期食品“內憂”同樣不斷。 

首先,臨期食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貨源不穩(wěn)定。臨期食品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于品質缺陷或者上游生產商在產能預測、庫存管理、物流運輸?shù)确矫媸д`造成的,而上游企業(yè)一旦糾正失誤,會在后續(xù)調整下一批次的產量,直接減少臨期食品的產生,這將導致中游的臨期食品集成店/折扣店不能獲得持續(xù)穩(wěn)定的供應且無法主動向上采購,陷入庫存不穩(wěn)定的被動境地。根據頭豹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大約有33.7%的顧客表示在臨期食品折扣店存在品牌不知名、種類范圍少和庫存不穩(wěn)定的消費體驗。因此,中游商家普遍存在缺乏話語權、難以吸引顧客、復購率低的問題。并且,臨期食品本身的缺陷就導致其顧客信任度較低,一旦再次滯銷則會變成“過期食品”,形成“負資產”。在我國,出于維護品牌形象等原因,一線品牌能在市面上流通的臨期食品數(shù)量有限。至于進口食品由代理商代理銷售的模式,決定了其臨期產品只會承包給大型零食食品批發(fā)商的性質。


頭豹研究院:消費者反映臨期食品集合店存不足之處,2021年


另外,從下圖可以看出,臨期食品倉庫主要集中在上海、青島、天津等港口城市,考慮到物流成本和時間的原因,中游的集成店多遵循“就近原則”圍繞倉庫周圍設立,相互之間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地溝通售前售后等問題,倉庫的輻射范圍十分有限。而離庫存地較遠的地區(qū)則較多不便,考察倉庫、進貨、業(yè)務溝通都需要支付更高的時間成本與物流成本。據頭豹研究院統(tǒng)計內陸省份門店耗費的物流成本占其總成本的5%-10%,這將直接提高商品的最終定價,而較高的定價則使其失去其特價的優(yōu)勢,從而進一步削弱了產品的競爭力。

盡管臨期食品升溫迅速,但是其風險也與熱度并存,盲目進入行業(yè)仍然存在較大風險。那么,臨期食品玩家們如何在未來做好這筆買賣呢?

1、 打好價格戰(zhàn),實現(xiàn)精細化運營 

首先,臨期食品應該發(fā)揮其最大的優(yōu)勢,打好“價格戰(zhàn)”。通常,中游品牌商的拿貨價格為商品正價的2-3折,當其與上游形成穩(wěn)定的供需關系后,則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相應的利潤也更加可觀。由于臨期食品對于日期更為敏感,臨期食品的庫存管理難度更大,需要店鋪根據動態(tài)的銷售情況調整商品定價,實現(xiàn)精細化運營。

在整理庫存方面,線上店鋪比線下更為方便,可以運用算法自行調整日期與價格,越接近過期時間的商品給予更大的折扣,如半年打八折,五個月打六折等。而線下店鋪對于消費者來說則具有更直接的沖擊力與吸引力,只要擁有穩(wěn)定的貨源、精美的貨架,就能夠吸引消費者,再加上店內醒目的折扣標語,能夠極大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圖源:hotmaxx官網


2、 線上+線下模式,掌握流量密碼

在信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臨期食品也逃不開“流量”課題。要想發(fā)掘大眾對臨期食品的興趣,首先要為其吸引一波“自然流量”。在線上,臨期食品可以通過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平臺可以收獲大量的自然流量。在線下,門店應該將地址選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辟如大型賣場、大學附近等地,才能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曝光,從而發(fā)揮其價格優(yōu)勢促成買賣。

在行業(yè)發(fā)展初期,搶占消費者的心智是開拓市場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臨期食品行業(yè)正處于初級階段,線下渠道的轉化率更高,仍是拓展市場的最優(yōu)選。但考慮到成本因素,商家可以采取“線下建立品牌印象+線上復購”的銷售模式,將線下店鋪具備的優(yōu)勢與線上渠道價格更低、消費者易沖動消費的特點相結合,促成消費者反復購買,達到提升銷售額的目的。

3、 在公益中發(fā)揮“余熱”

值得贊揚的是,臨期食品還在許多公益上發(fā)揮著“余熱”。在上海,有這么一家把臨期食品與公益結合起來的“綠洲食物銀行”,每日會分發(fā)來自各種渠道捐贈的臨期食品,以求惠及困難群體?!笆澄镢y行”這個概念來自于海外,主要目的是倡導“惜食分享”。據其負責人李冰介紹,綠洲食物銀行共幫助239家食品廠商,“搶救”了1000多噸即將浪費的臨期食品,免費發(fā)給需要幫助的群眾100多萬人次。


圖源:chinafoodbanking


“食物銀行”并不是臨期食品做公益的唯一渠道。早在2017年,“共享冰箱”這一模式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多地興起,幫助超市、餐飲公司向社會捐贈了不少臨期食品。如今,不少企業(yè)正在利用自身的資源紛紛效仿這一模式,做出自己的貢獻。數(shù)食主張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愛心企業(yè)關注到這一領域,并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讓屬于我們本土的“食物銀行”惠及更多群體。


數(shù)食主張

臨期食品作為食品品類中一種特殊的存在,往往伴隨著一些食品安全問題與消費糾紛。隨著臨期食品逐漸流行,社會對其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保障其市場健康有序地發(fā)展勢在必行。

對于臨期食品各品類期限界定的問題,國家應該出具詳細的標準,對其進行分級界定,市場監(jiān)管部門也應及時出臺相應有效的監(jiān)管措施,加強對相關臨期食品廠商、銷售商的監(jiān)管,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對于消費者來說,臨期食品應該按需購買,無需過多囤積,盡管其價格低廉,但也要保持理性消費,不要讓追求實惠變成了“交智商稅”,為此媒體也需正確的宣傳與引導。對于生產廠商來說,應該增強安全意識,把好質量關,不做篡改日期等違法行為,同時積極配合協(xié)商與消費者的糾紛。

數(shù)食主張相信,未來的臨期食品行業(yè)定將會向規(guī)模化、專業(yè)化、品牌化的方向發(fā)展,無論是上中下游還是線上線下各個渠道,都必將走向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

閱讀全文>>

創(chuàng)業(yè)視頻
更多

創(chuàng)業(yè)螢火
創(chuàng)業(yè)螢火
創(chuàng)業(yè)螢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0017053號-1
安徽螢火點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qū)栢悅中心2412室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1-63844003舉報郵箱: jubao@yinghuodd.com
日本阿v一本到不卡免费,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日韩黄色精品一区,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www.sucaiwu.net